岁月沉香处,同学是星辰——从《同学颂》看永不褪色的青春史诗
编者按:让青春在时光里永不散场
当王蒙在《同学颂》中写下"找一个理由,和同学见一面"时,他揭开的不仅是记忆的封条,更是人类永恒的精神渴望——在时光洪流中,总有些情感能突破年龄的茧房,以少年心性照亮生命的长途。本期文字循着《同学颂》的诗性光芒,将同学情谊解构为时光基因、精神防护林与生命导航星,在文学与哲思的经纬间,编织出一幅跨越代际的青春图谱。
那些刻在课桌上的名字、夹在课本里的糖纸、毕业照中踮起的脚尖,看似散落的青春碎片,实则是支撑我们走过半生的精神锚点。正如文中所言,同学情谊是"抵御世态炎凉的温暖结界",当成年人在钢筋丛林中学会戴上各种面具,唯有面对老同学时,眼角的笑纹仍会泄露当年的天真。这种无需设防的生命状态,恰是现代社会最奢侈的心灵原乡。
愿这组文字能成为一面时光棱镜,让每位读者在折射出的七彩光晕里,重遇那个曾与你共享半块橡皮的少年。因为真正的同学情谊从不是时光的遗物,而是穿越岁月仍在生长的生命之树——它的根系深扎在青春的土壤,枝叶却始终向着未来的阳光舒展。
岁月沉香处,同学是星辰——从《同学颂》看永不褪色的青春史诗
张庆明
王蒙笔下的同学情谊,是"前世未竟的盟约,今世重逢的光"。当《同学颂》里"找一个理由,和同学见一面"的诗句漫过心堤,那些被时光封印的课桌划痕、操场尘土与毕业歌哭,便在记忆里重新生长出青绿的脉络。这情谊如窖藏的普洱,在岁月褶皱里沉淀出醇厚的回甘,成为生命长河中永远朗照的精神星座。
一、时光褶皱里的青春基因链
同学情谊是镌刻在生命里的原代码。当《同学颂》写下"一声同学,便是半世牵挂",教室后排共享的半块橡皮擦、晚自习偷传的数学笔记、毕业照里被风吹起的校服衣角,都化作穿越时空的情感密码。兰州铁一中七三届毕业生在六十年校庆时,白发苍苍的老人仍能准确喊出同桌的绰号,那些被岁月磨平的姓名,在相聚时刻突然苏醒为鲜活的呼吸——这种跨越甲子的心灵共振,正是同学情谊最本真的模样。
在王蒙《青春万岁》的文学图景里,新中国青年用理想织就的青春锦缎,在《同学颂》中幻化成更普世的情感图腾。贵州苗寨篝火旁的侗族大歌合唱,黄果树瀑布前用矿泉水瓶接水嬉戏的少年,那些被地理坐标标记的相聚场景,实则是灵魂归位的精神仪式。正如诗中所言:"有同学在的地方,石头也会开出花朵",这花朵无关风景,只源于少年心性在时光里的永恒绽放。
二、精神原乡的不老防护林
同学情谊是抵御世态炎凉的温暖结界。当"中年心事浓如酒"的喟叹泛起,同学相聚的时刻便成为对抗时间的魔法仪式。特殊教育学校里,低视力学生用盲杖为全盲同伴探路的身影,研究生群体为抑郁本科生开设的"树洞信箱",这些超越年龄与能力的守望,让同学二字有了治愈生命的重量。心理学研究表明,童年期建立的同伴联结能提升47%的抗挫折能力,那些在课桌下悄悄传递的鼓励纸条,早已在心灵深处筑起防波堤。
《同学颂》里"大碗喝酒,大声唱歌"的酣畅,实则是卸下社会角色的生命还原。当西装革履的成年人在同学聚会上模仿当年老师的口头禅,当职场精英对着老照片复刻课间操的笨拙动作,这些返璞归真的瞬间,让钢筋水泥包裹的灵魂得以舒展。就像敦煌戈壁里重逢的老同学,用三十年前的绰号互怼时,沙漠星空突然有了少年时的温度——这种无需设防的相处状态,正是现代人稀缺的精神氧吧。
三、生命长河的导航星座
同学情谊是照亮人生航道的北斗七星。从佘艳将救命钱捐给更需要的同学,到初三少年在零下十度街头义卖冻疮膏的背影,同学情谊总在生命转角处迸发出神性的光芒。这种力量源自共同经历的淬炼:军训时同扛过的烈日,竞赛前夜共享的泡面,毕业旅行中挤在青旅床位的夜谈,早已将个体命运编织成发光的网络。当《同学颂》写下"因为同学,我们找回了失落的万丈光芒",那光芒其实是少年时彼此照亮的生命原色。
在王蒙的文学宇宙里,青春不仅是个人的成长注脚,更是时代的精神琥珀。《同学颂》将这种精神凝练成"常来常往,情谊绵长"的生存哲学,让我们在沧桑世途中依然相信:真正的同学情谊如同敦煌壁画的矿物颜料,历经千年风沙仍保持着最初的鲜妍。就像贵阳老同学聚会上,有人带着三十五年前未送出去的情书,那些被时光酿成诗的遗憾,最终都化作了拥抱时更用力的臂膀——这便是对"同学"二字最动人的诠释。
站在人生的中途回望,同学是我们共同书写的青春圣经。那些在教室窗台上追逐的光斑,在晚自习后分食的半块月饼,在毕业纪念册上歪扭写下的"前程似锦",都在《同学颂》的诗行里获得了永生。当我们再次默念"找一个理由,和同学见一面",无需再寻找任何借口——因为所有理由中,最珍贵的那个,从来都是:我们曾在最好的时光里,互为对方的星辰。愿这情谊如夏蝉的翅膀,在岁月枝头永远振动着明亮的回响。
《同学帖·七律》
刻痕桌面抽新绿,半块橡皮化星芒。
操场碾作光阴轮,校服洇余少年香。
酒杯碰碎三更月,白发摇落当年光。
相册翻开老树长,诗成忽闻星酿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