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香深处说自清
李 皓
盛夏的莲河公园里,红花点点,荷叶一片青绿。漫步于公园幽径,置身于万绿丛中,先前那段寄居京城的岁月,又如同一幅旧画卷般,在我的脑海里缓缓舒展开来。
那是2022年的11月份,因为添了孙女,我和妻子被在京城工作的儿子儿媳请去做育儿嫂的辅助工作。儿子家离中国现代文学馆不远,闲暇时,我总爱去那大院里转转。
文学馆的大院,宛如一座文学的殿堂,静谧而深沉。一踏入其中,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书页在微风中轻轻翻动的声音。大院里,错落着十三位现代文学家的雕像,他们姿态各异,或振臂向天高呼呐喊,似要冲破那时代的枷锁;或托腮静坐低头沉思,似在探寻着人生与文学的真谛;还有二三人一起围坐交谈,仿佛在交流着创作的灵感与心得。

然而,在这众多雕像中,那座朱自清雕像,却格外引人注目。他平坐在荷塘边的一块石头上,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神情平直而坦然,仿佛在静静地凝视着眼前的荷塘,又似在思索着什么。每次看到这雕像,我总会想起他的文字,那些细腻而真挚的笔触,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我的心间。
去文学馆转悠的那些日子,正值冬季。我漫步在文学馆的大院里,此时的荷塘,荷叶早已枯萎,它们蜷缩在水面上,没有半点生机。那干枯的茎杆,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我静静地坐在朱自清雕像旁边,思绪渐渐飘远,想起了当年自己教学时的日子。
那时候,我站在讲台上,满怀激情地讲解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绿》。我试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那月下荷塘的美景,那淡淡的荷香,那缥缈的雾气,以及那如流水般的月光。我也努力地诠释着他文字中的情感,那淡淡的忧愁,那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每当讲到《背影》时,我总会被那父子之间深沉而内敛的情感所打动,声音也会不自觉地变得哽咽。那些文字,不仅仅是一篇篇美文,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赞美。
早春离京时,荷塘仍无生机。我带着些许遗憾离开了京城。然而,生活中的一些细微的瞬间,总能勾起我对那段时光的回忆。如今,见这莲河公园里荷叶田田,荷花点点,那粉嫩的花瓣,在阳光下闪耀着晶莹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微风拂过,荷叶轻轻摇曳,荷花也随之翩翩起舞,散发出阵阵清香。这美景,禁不住又让我想起了文学馆大院里的朱自清雕像,想起了那池曾经毫无生机的残荷。
我仿佛看到,在那荷塘边,朱自清先生正静静地坐在石头上,看着眼前的荷花,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他的文字,如同这荷香,弥漫在空气中,让人陶醉,让人深思。他用他的笔,记录下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那月下的荷塘,还是那父亲的背影,都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总是忙碌于生活的琐事,很少有时间去静下心来,感受身边的美好。而朱自清先生的文字,却能让我们停下脚步,去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他教会我们,要用心去感受自然,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他的文字,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如今,每当我看到荷花,都会想起朱自清先生,想起他的文字,想起那座坐在荷塘边的雕像。他的精神,如同这荷花般高洁,永远绽放在文学的殿堂里,激励着我们去追求真、善、美。我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他的文字和精神,都会永远流传下去,成为我们心中的瑰宝。
或许有一天,我还会再去中国现代文学馆,再次坐在朱自清雕像旁边,静静地看着那荷塘。那时,或许荷塘里又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荷叶翠绿,荷花娇艳。我会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那荷香,去感受他文字中的力量。我会告诉自己,要像他一样,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书写生活,去感受生活,让自己的生命也如同这荷花般,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在这荷香深处,我仿佛与朱自清先生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的文字,如同潺潺的溪流,流淌在我的心田,滋润着我的灵魂。我愿在这荷香中,沉醉,沉醉,直到永远。

作者简介:
李皓,笔名浩泉、泉歌,山东平度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新闻正高级职称,退休前供职于某地级新闻媒体,担任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现社会兼职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写作学会莱芜写作中心副主任,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