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工冷了田
作者:胡斋敏
我虽然当了一辈子老师,同时还可以说是一个种田人,与农民有着生生不息的渊源,当看到他们一犁一耙,一锄一铲,都是心有感触。
当我劳动过后,在田旁休息,看到比我年稍小的老人,在田里劳作,我也是津津有味,仔细地观摩。只见他举耙切起大摞泥压向田脚,接着一摞一摞连着压上去,像在编织着拦水网,再用泥增高,烫平。分明是在做着工艺,铁轨似的田塍,瞬间蜿蜒扩展开去,汗水也早已湿透他的衣服。我问道,为舍要这么平整,随意点轻松也快些不行么?他说,烫平生草慢,压紧不漏水,工夫做到才管用,偷工冷了田。
短短几句话,如雷贯耳,我顿觉农民的生产经验,化作语言是如此深刻透彻,洞悉着世间事物的真谛。真真切切地告诉我们,士地跟其他事物一样,不容作假和偷懒,否则会得不到收获。何等精辟的语言,何等深刻的道理,简直是语言大师在开讲。
我望着他那古铜色的脸庞,上面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却透着一种质朴的智慧。他继续说道:“老师,您看这田,就像你们教书育人一样,得用心,得下真功夫。学生的心田,不也是一块块待耕的田地嘛?要是敷衍了事,那收成能好到哪儿去?”
是啊,教学何尝不是一种耕耘?每一堂课,每一次辅导,不都是在为学生的心田播种、施肥、除草吗?若只是随意应付,那些知识的种子又怎能茁壮成长?若不把知识的田埂筑得坚固,学生们又怎能在这片知识的田野上收获丰硕的果实?
是啊,眼前这田,要是不平整,水一浇就漏了,苗儿也长不好。教书,要是不把知识讲透,学生心里的疑惑就像田里的裂缝,再多的水也留不住。像这耙泥一样,一耙一耙地把知识摞足,耙平,把疑惑解透,这样学生的心田才能真正吸收养分。
普通的农民,用最质朴的话语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我想,要是在课堂上,有时为了赶进度,讲解得不够细致,或对学生的问题没有耐心解答,这不就是“偷工”吗?而这位老农,用他的行动和话语,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若把这教书也当成种田,用心去耕耘,那学生们肯定能成才。这田里种出的粮食,能养人;我们教出的学生,也能造福社会。
这位老农,用他的汗水和智慧,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是啊,无论是种田还是教书,还是其它行业,都需要一颗真诚的心,一份执着的信念,一份对土地、对学生,对行业深深的热爱。我们只有辛勤耕耘,才能让每一颗种子都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胡斋敏,男,出生于1955年3月。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白岭镇中学,大专,中教高级,退休教师,1985年江西省优秀教师。教学专注,实 践深刻。最近开始写作,有散文,诗歌及教学回忆、论文等创作。《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