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文峰华夏六大金牌杂谈:观世与省思之2025篇
后高考经济:让孩子看见“挣钱不易”的窗口
高考结束,“后高考经济”热度飙升,从旅游、数码产品到医美、考证培训,消费清单不断拉长。可在孩子刷卡、扫码的轻松背后,是父母挣钱的诸多不易,却常被孩子忽视 。
一、后高考消费:轻松支付背后的“隐形付出”
后高考消费里,手机成了便捷支付工具,孩子动动手指就能下单。买新手机、报驾照、做近视手术,看似简单的消费,是父母用无数个加班日夜、重复体力劳动换来的。他们可能在烈日下跑业务,为一单业绩磨破嘴皮;或许在工厂流水线上,机械重复动作只为多挣加班费,可孩子难体会这背后的艰辛。
二、“刷”出来的消费观:认知错位的隐患
孩子习惯了手机支付的便捷,容易形成“钱易挣、消费易”的错觉。认为想要的东西,手机“刷一刷”就能得到,却不知父母账户里的数字,是用汗水和时间积攒。长此以往,消费观容易走偏,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对金钱缺乏敬畏,未来步入社会,面对真实的挣钱压力,易陷入“挣钱难、消费欲难填”的困境。
三、借后高考契机:传递“挣钱真相”
家长要抓住后高考经济这个契机,和孩子聊聊“钱从何来”。带孩子体验自己的工作日常,让他们看看职场的压力、体力劳动的辛苦;也可以引导孩子参与暑期工,亲身感受挣钱的不易,明白每一笔消费都对应着汗水。学校和社会也可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比如职业体验、理财课程,帮孩子建立正确金钱观,懂得珍惜、学会规划。
后高考经济不只是消费狂欢,更是教育契机。让孩子透过消费,看见父母挣钱的不易,重塑对金钱的认知,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里,理性消费、懂得担当,真正理解“生活不易,当且行且珍惜” 。
卞文峰老师简介:
教育名家、收藏大家、优秀作家、著名诗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60——)
•学术历程:从事中学教育20年(33岁破格中高)后到教育智库(中央教科所民办教育中心任职)和南洋教育集团、教育科学出版社系统任职,深耕教育四十五载。
• 学术建树:著书18部,发文3800篇,推广和践行幸福教育体系,被誉为"最接地气教育家"。
• 文化担当:华夏珍宝馆掌门,十七类六万八千件藏品的文化守护者。
• 社会兼任:横跨教育战略、隔代教育、超常教育、幸福教育等多领域学术要职。
• 文学修为:日照市作协会员,《中华好诗词》编委、理事,词作入宗词林正韵,除教育和收藏主业外,其散文和古诗词创作有深厚功底,颇有见树。
编(作)者简介:艾兰,曾用名蓝雪花,本名王凤,山东临沂人,1979年生于山东德州禹城。微信qq1184902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