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有你们真好(下)
——写在“赵康印象”后面的话
网友一粒米是我老伴的小妹,是她们姐妹五个里学历最高的一个,退休前一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作。她见证了我和老伴从认识到恋爱到结婚的全过程。我11岁时就没了亲妈,又一直在外地工作,因此,我结婚后一直住在老伴家里。1982年4月,我有了女儿后,也是我亲爱的丈母娘把我女儿从小看到大的。1991年9月,她老人家有病不能管我女儿后,我才把女儿接到三原,在铁路小学上三年级。
1992年11月23日下午6点35分,勤劳了一辈子,操劳了一辈子,为儿女们付出了一辈子的,我亲爱的丈母娘在西安尤家庄家里病逝了,她那年才64岁。我老伴是她们姐妹中的老三,一粒米是老五,还有一个能歌善舞,秦腔唱得非常棒的老四娓娓动听。我只有一个比我大8岁的老姐,因此,我也把老伴的这两个妹妹当亲妹妹一样对待。可以说她们俩都是我这四十多年,我和老伴幸福生活的见证者。我也一直为有这两个好妹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有她们真好!
一粒米也是在这篇文章的每一个章节里都有点赞和写评论,她写到:“友情的温暖,是最美的珍藏。”、“真挚的友情如同那盏明亮的灯,在你独自哭泣时,只有最好的朋友懂得你内心的痛苦,他理解你。”、“友谊是灵魂的结合,是两个敏感、正直的人之间的心照不宣。人生得一知已足矣,都应当好好珍惜。”
网友冬至是我的好朋友、老伙计刘德山的老伴,她也是一个漂亮、泼辣、大方、能干的好媳妇。刘德山也是工务段的退休职工,他们两家人都在富平,因此,刘德山一直都在富平工区上班。他们的儿子在西安机务段上班,一家三口都住在西安。他们老两口除了自驾外出游玩外,也经常来西安住上一段时间。他们每次来西安时,都会来我们家看看我们老两口,还把富平有名的柿子、柿饼和土特产等带来送给我们。
我写得文章,刘德山和冬至几乎是每篇都看,她读完“赵康印象之二”后,在我的朋友圈里写到:“写的太好了,感觉是含泪读完的,那个年代的你们太苦了,我虽没有经历过,但从文章中能体会到那时的感觉。有人说,人生吃多少苦,就有多少甜。愿我们余生安好!”我看了她的留言后,真的很感动,我有他们这样的朋友真好!我在朋友圈里回复她说:“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开心快乐幸福每一天!”她又在朋友圈里回复我说:“您的文章我拜读了很多,感觉所写接近生活,让人的思绪随文章内容回到了当年,真的是感慨万千。”
小魏老师也是未央区作家协会和西安市作家协会的会员,他是一个普通的清洁工人,但他几十年如一日,在写作的道路上辛勤地耕耘,也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成绩。他在朋友圈和评论区里都写到:“刘老师以前也是可怜娃。相比较来说,那时陕南商州穷(他老家在商州),因此商州人小气点。但同学之情并不会因经济差而淡。人的感情也分阶段,刘老师那个时候是一个阶段,七0后属于改革开放后的一代,这些人小学到中学、大学、同事间还是会交一批朋友的,现在的社会可能会交一些文友。总的来说,人情淡了。”
我除了要感谢小魏(魏增刚)老师外,还要感谢作协和文学群里的张志民、汉柏、周建斌、余礼节、郑金波、吴云钦、沈克法、梅东瑞、平凡、正大光明、北大山、宋金虎、孙蕊玲、武双喜等老师,他们都在朋友圈和文章的评论区里为我点赞和支持。另外,我的老同学和老同事卜范勤、李道清、朱西安、李宝成、浮长安、尹雁鸣、葛玉林、任家成、李珍、赵兰萍等人也都给我点赞和支持。还有我的老伴茫茫人海,和我经常出去游玩的好友杨兆民、李秀花、王美丽、张秀英、韩璇等人也都给了我很多的支持和鼓励。我的这些亲朋好友,不仅仅是这篇文章,在我以前刊发的许多文章里,他们也都给予了我很多支持和鼓励。我真心地感谢他们,我要由衷地对他们说:有你们真好!有你们真好!把我走过的路,标记进我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会继续努力。谢谢大家!有你们真好!
刘玉伟,2025年6月26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