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鸡”地图上的香港梦
徐可顺
一九九七年,而立之年的“七一”前夕。
那天,夕阳如一位温柔的长者,用它那金色的、略带倦意的目光目送我回家。那光芒洒在身上,暖烘烘的,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又仿佛在默默见证着什么。街道两旁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树叶间漏下的光斑像是跳跃的音符,为这宁静的傍晚奏响了一曲无声的乐章。
时逢香港回归之际,整个社会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屏幕上、收音机里洋溢的多是各种迎回归活动场面、人物专访或音乐。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着香港,谈论着这个即将回到祖国怀抱的地方。我的身心也沉浸在这喜庆的燃炽中,仿佛能感受到那股从心底涌起的自豪与激动。
“各位观众,今天是1997年6月24日,星期二……”《新闻联播》那熟悉的声音准时响起,打破了屋内的宁静。我坐在电视机前,目光紧紧盯着屏幕。之后是《焦点访谈》,主要讲述香港的百年沧桑。随着主持人右手中指杆移动,我的目光多次聚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香港的所在——大地图上这米粒般大小的地方。蓦地,当目光再触香港时,我心头一颤,在大雄鸡下腹处“香港”字样右下方,还有带括号的“英占”标注!
这个小小的标注,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我的心上。香港,这片本应属于祖国的土地,却在地图上被标注为“英占”,这无疑是对历史的嘲讽,对民族尊严的践踏。我的思绪瞬间被拉回了中学的地理课堂。
那是十多年前暑天的一个下午,教室里弥漫着一股闷热的气息。第二节地理课,随着班长“起立、坐下”的喊班声,老师开始给我们讲大中国的方位——北纬多少度……对于这样的抽象说教,同学们没几个能听进去的。我的神儿也早就溜出窗外,寻那知了声了,瞎想着它会伏在操场边哪棵杨树上……“啪”,一个粉笔头弹落在第三排课桌中间,之后又侧落在了我的手上。“×××,你来回答!”老师的声音带着一丝严厉,我缓过神来,教室一片静寂,感觉老师、同学们的目光正齐刷刷地射向我。你说说香港啥时候割让英国的?我怯生生,闭口无语。这会儿,耳旁的知了是彻底销声了,振荡耳膜的是老师低沉而略带感伤的声音:香港是我国的……一八四二年八月《南京条约》丧权辱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老师引经据典为我们讲述的当儿,无意识地在黑板上香港“英占”下面重重地划了道白色斜短线,最后又打一个大的“?!”“咔嚓!”可能由于用力过猛,老师手中的粉笔拦腰折断,粉笔头落在黑板边框后,又掉地上。此时教室里沉寂下来——但分明听得见同桌及前后同学的喘气声。自己不由得攥紧了那小小的右拳,感觉那粉笔头像是落在了自己的心苞上,喉结在不停地上下翻滚。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那屈辱的一幕却永远铭刻在了心底。香港,这个曾经的“东方之珠”,在经历了百年沧桑后,终于要回到祖国的怀抱。而我,一个普通的公民,却在这一刻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使命感。
“一九九七年/我深情地呼唤你/让这世界都在为你跳跃/让这昂贵的名字永驻心里。”眼前屏幕中的歌声把我拽出记忆的旋涡,我开始在心里嘀咕:还有7天香港就要回归了,这老地图上还有“英占”,别扭……
第二天(即6月25日)一上班,我即向市新华书店咨询:“请问老师儿,咱这儿有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吗?”“没有!”店员的回答干脆而果断,让我心中一沉。“请问:咱们省里是否接到出版新地图的计划或安排?”“没有啊。”同样的答复,异样地令我感到失望和震惊。这可是件大事啊!我思纣着,双手放在了键盘上,随着有节奏的“哒哒……”声,电脑屏幕上很快闪出了《建议尽快出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字样。正文中我详细陈述了基层群众盼新地图、或收藏新地图的愿望以及老式地图不宜继续悬挂的原由,这篇调研信息经层层传报抵中央决策层。
等待的日子里,我的心始终悬着。我盼望着,盼望着能有一张崭新的地图,上面没有“英占”的字样,只有完整的、属于我们自己的祖国。那段时间,天气似乎也变得格外多变。时而骄阳似火,时而暴雨倾盆,仿佛也在为香港的回归而激动,而焦虑。每当看到天空中那变幻莫测的云彩,我就会想起香港,想起那片即将回归的土地。
到八月下旬,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带有回归纪念性质、各种镶金边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就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上架销售了。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香港在地图上重新焕发出的光彩,那是一种属于祖国的荣光,是一种属于全体中华儿女的自豪。这一消息的发掘、采用以及新版地图的出版,使我在工作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腾涌的心潮一波波向外延射、澎湃着。
教师节一大早,我突然心血来潮,要通了电话:“老师,节日快乐啊!您还记得当年那堂地理课上折断的粉笔吗?谢谢您对我的培养与教诲,我把‘英占’从地图上抹了去……”电话那头传来老师惊喜的声音,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炎热的午后,回到了那个充满了使命感的课堂。
十年后,我把这段情缘变成千把字的文稿,邮寄给了《秘书工作》。大约二十来天吧,就接到了中央办公厅的电话,告诉我,这个稿子准备用,并问了我的职务。一个月后吧,我就收到了中央办公厅秘书局邮寄来的印刷件。打开一看,我的这段情缘以本刊特稿的字样,刊登在2007年5月10日出版的《秘书工作》第5期(总第226期)第9页上。
那一刻,我仿佛又看到了香港在地图上闪耀的光芒。那不仅仅是一张地图的更新,更是我们民族尊严的回归,是我们对历史的铭记与尊重。香港的回归,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我,有幸成为了这历史进程中的一份子。那张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徐可顺,笔名,泉城可顺,济南市学习强国“十佳学习达人”,《济南日报》新闻公益“十佳市民记者”,《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社会监督员,济南市图书馆“阅读达人”“最励志读者”。
自幼爱好文学,1996年发表处女作《慎用权力》,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中国日报》《中文学刊》《作家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文苑》《诗探索》《楚风》《北方》等文学期刊、报纸杂志等,入选多种年选、年展,叙事散文《读年》作为教育部现代文阅读理解组卷试题,入选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中高考阅读理解题,部编、上海市、河北省也从中遴选,同时成为湖北省某中学八年级语文课堂案例。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张炜读书会、济南周三读书会、济南市阅读协会会员。
著有散文随笔集《马上相逢》(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题写书名,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2025年5月全文搬上《掌阅》数字阅读平台)《槐夏里》(山东省散文学会出版策划),《读年》均收入其中。)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