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编辑社成员
特约顾问:张振林
顾问:清廉宇 李秀德 王世元
主编:润牙子
常务负责人:中秋明月 渝香居士 阿莲 神剑大侠 太白金星 王世元
诗评:渝香居士 热血兵团。
本公众号微信: Ryz98416
作者:福建人,男。汤文来,当代草根文学家。

【归墟书】
文/汤文来
父母是两尊褪色的门神,
守着陶罐里发芽的姓氏。
他们走后,家成了
《山海经》里沉没的岛,
而我,是精卫衔错的石子。
兄弟姊妹的屋檐下,
供着财神与学区房合同。
我怀里揣着半抔黄土——
比息壤更沉默,比卦象更焦灼,
在出租屋的夜里长出荆棘。
他们给的锦囊锈着:
“立身如鼎,三足缺一不可。”
可我的足,陷进
长安的泥、汴梁的沙、浦东的钢化月光,
青铜的绿锈,是祖先未擦干的泪。
清明雨把墓碑洗成船,
载不动半钱功名。
我跪着,影子是后羿射偏的箭,
在青苔上烫出焦黑的洞。
供果中的苹果,暗藏伊甸的齿痕。
祖屋的梁木生出木耳,
偷听蟋蟀背诵《陈情表》。
穿堂风里游荡着:
溺亡的河伯、未嫁的蚕姑、
和把算盘珠当舍利数的晋商魂。
新生的孩童用二维码认亲,
我的乡音卡在
甲骨文与智能输入的断层里。
当炊烟瘦成手机定位的虚线,
连土地公都改用5G显灵。
现在,我懂了:
所谓衣锦还乡,
不过是把金缕玉衣,
穿给骸骨看。
【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什么】
文/汤文来
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其灵魂深深植根于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之中。中华民族的灵魂不仅体现在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哲学思想中,还反映在其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和不断创新的现代实践中。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体现、现代社会的实践以及未来的展望四个方面,探讨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
一、历史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的灵魂首先体现在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中。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儒家思想的“仁爱”、“礼义”和“中庸”之道,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和“天人合一”,以及佛教的“慈悲为怀”和“因果报应”,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内核。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治理和人际关系的构建,至今仍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如汉字、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都是其灵魂的重要载体。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书法和绘画则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展现了中华民族灵魂的深厚底蕴。
二、民族精神的体现
中华民族的灵魂还体现在其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中。历史上,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灾难和外族入侵,但始终能够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和独立性。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抗日战争、抗洪救灾等重大事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团结互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和社会的和谐被视为最高价值之一。“家和万事兴”、“四海之内皆兄弟”等谚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团结互助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在社区建设、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从古代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现代的“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无论是在国家建设还是在国际事务中,中华民族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三、现代社会的实践
在现代社会中,中华民族的灵魂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得到了新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传统美德。
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灵魂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表现。从高铁、移动支付到人工智能、航天技术,中国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这些创新不仅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也为世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的灵魂还体现在其开放包容的态度上。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使中华民族能够在全球化浪潮中既保持自身特色,又与世界各民族和谐共处。
四、未来的展望
面向未来,中华民族的灵魂将继续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更是对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现代价值观将得到更好的结合和发展。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民族的灵魂也将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中华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天下情怀等思想,可以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富差距等提供有益的启示。中华民族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各民族一道,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和平、公正、繁荣的世界。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其五千年文明积淀的结晶,体现在历史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体现、现代社会的实践以及未来的展望中。这种灵魂不仅使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也将指引其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前进。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团结、坚韧、创新、包容的精神力量,是推动民族复兴和文化繁荣的不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