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
登观音台望城【唐】白居易
这个传闻在坊间流传千年,唐宣宗驾崩后,在宦官王宗实拥立下成为监国。裙钗王宝钏,父亲王允,在朝官居一品相,母亲陈氏,二老乏嗣,所生姐妹三人,老大金钏,许配于苏龙。老二银钏,许配于魏虎。惟有小女王宝钏,尚未择配。只因妇人染病在床,懂事的王宝钏许下在花园祈祷上苍百日,原以身代。赐来五色彩线,制成绣球,到二月二日,在十字街心,高搭彩棚,飘彩择婿。
这个故事流传之地在寒窑,也是长安城的曲江。现已被秦腔改编,并有多个剧目在全国上演,剧目经典,经久不息。秦腔里的寒窑和流传长安城的飘彩传说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让我云里雾里。
不过,故事非常精彩。特殊时段,特殊人物出现了,那个胸怀爱国之志的薛平贵出现的地方正是王宝钏惆怅的后花园。
是的,王允丞相的千金王宝钏,今天心情不好,正好拿薛平贵开涮,几次言语戏逗之下,王宝钏突然善心发现,她周济的乞儿,却相貌异,两耳坠肩手过膝,觉得不是寻常之人,是一个拯救国家的栋梁之才。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王宝钏的心中,国家大,超过家大。当然了,坊间传说中,此时,王宝钏心情大好。也真是,二月二日龙出现,莫要错过这机缘,月老谱上把名点,俱有蟾宫折桂男。
长安城里的大小姐王宝钏的心思直白得真够可以,三言两语,一番打量,铁定街头流浪汉是她心目中的最佳夫婿。
事情就蹊跷得很,绣球不偏不斜砸中了薛平贵了。
坊间人戏言:王宝钏果然厉害,和父亲王允三击掌断绝关系,在长安城南寒窑里和薛平贵对拜成亲。必须承认王宝钏火眼金睛,一眼识得大相之人。一身真本事的薛平贵也不含糊,降得红鬃烈马,却被王允谏言西凉平叛,西凉反了女玳瓒,平叛西凉招亲为驸马十八载。
流传长安坊间的故事版本,怎么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同样雷同。和历经人间磨难,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如出一辙。
长安城坊间有人云:传说本身是一种寄托,戏剧就是一种文化,但是,秦腔戏却不同,一曲寒窑如泣如诉,慢板细拉,声声都是泪。守妇道的艰辛与毫无尽头的等待,为烈女王宝钏立碑树传。一曲《寒窑》,完美演绎“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浪漫爱情。
寒窑在长安,真实存在于长安城南郊一片麦田里。长安城里的人执拗地认为,王宝钏是大秦之人的后代,苦守寒窑就是一种信念的坚守。要么,现今西安城里女子小媳妇春日里挖野菜,寒窑之前已无野菜可挖作何解释?探寒窑,在长安人的信条中是一个节日,也是一个梦想,是一个祈愿,祈愿自己的爱情长久不变质,夫君飞黄腾达不忘糟糠之妻。
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贯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过程,包含中华民族原始的审美趋向。在流传甚广的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中,无一例外带有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观念的印记。不管是“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嫁与河西牵牛者为妻,一年一度相会的牛郎与织女;还是由《烈女传》演义出来的孟姜女哭倒八百里长城;还有人妖仙混杂、处处是陷阱“半步多”的白蛇和许仙,这些唯美传说任何一个就可以干掉欧洲爱情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
你看,促膝三载互生情愫,生不能在一起,死后双双化作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这些旷世奇缘流传在中国文化里,都源自中华唯美爱情的不食人间烟火,和民间理想化的爱情遐想有关。
这些唯美的爱情传说,只有王宝钏与薛平贵有据可查,流传千年,且生生不息。
是的,长安城本土的爱情故事,在秦腔的渲染下,就像娘胎里带出来的,长在西安人的心里,永远不会磨灭。
春日里,我徜徉在曲江池东面的寒窑遗址公园,这个遗址公园因“寒窑传说”的故事而修建。“寒窑传说”,距离我居住的小区很近,每天散步可以到达,也是千年以来,长安城里男女谈情说爱的好去处。
在曲江寒窑,看自乐班演出《飘彩》,这个爱情传说由秦腔演绎太合适不过了。
王宝钏与薛平贵的故事,并不曲折,但让人唏嘘不已,唏嘘的原因让人跌破眼镜,一只随手抛中的绣球就能确定一个大户千金小姐一生的命运,且至死不渝,甘愿在寂寞中等待,放在当代也是够奇葩,足够浪漫。放在坚硬历史中,就显得那么合适,那么恰如其分。
生活中果真如此简单吗?
据史料考证,历史上并无薛平贵之人。所以,寒窑故事,我想就是一种文化,或者是民间爱情理想化的艺术作品,也是长安城坊间口舌加工改造成的逸闻趣事罢了。
西安寒窑经过整修扩建,已成为一座气势壮观的爱情遗址公园,每日游人如织。
脚踩大唐土地的民间传说最坚实的后盾来自于有情有义的大唐繁荣与历史上显赫的地位。
三秦子民的倔强执拗性格造就了寒窑文化的源源不绝,流传千年,加之活化石一样的大秦之腔辅佐,曲江寒窑爱情故事才能让人荡气回肠。
回头看,大秦之腔的浪漫爱情,在人间,在秦人的潜意识里精彩上演。她以一种苍凉的唱腔紧凑的剧情示人,应该是文人对坊间传说加以改造,让长安城坊间的传说,保留质朴的秦人固有的本色。
长安城本地诗人鱼玄机赠邻女(一作寄李亿员外):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晚唐诗圣杜甫的有诗: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王维作诗云: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不过,在天上人间,在曲江,在寒窑,上演过一出浪漫爱情,在秦腔戏里,成为经典,就足够精彩。
作者简介
邹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解放军文艺》《人民文学》《青年作家》《延河》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若干,出版散文集《特色》《雁塔物语》曾获中华散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