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随想文/李乃乾(宝鸡扶风)
窗台积雨坠下第七滴时,我擦燃了火柴。
火舌舔舐蜡芯,光晕徐徐撑开一片毛玻璃般的黄昏。烟缕扭成螺纹向上升腾,像老樟树垂落的须。烛泪沿青铜底座蜿蜒堆积,凝固成一串琥珀色年轮。
童年那支白烛在记忆里摇晃。外婆的银顶针与烛火互抛眼色,将影子钉在糊着报纸的土墙上。她教我辨认那些被光放大的鬼魅——倾斜的藤椅是渡河麋鹿,晾衣绳上的碎花布是降落时张开的伞。雪落进高原的深夜,整座村庄便蹲在烛光里取暖。
此刻有薄霜般的月栖在紫菀花上,隔窗看火苗吞食暗影。檐角铁马叮当,惊飞了蹲在烛芯打盹的光斑。青瓷碗中的普洱褪至第三道时,茶水已能照见蜷缩成团的自己。旧书脊里散落的批注被照亮,仿佛前年夹进去的桂花又活了过来。
蜡柱矮下去半寸时,整间屋子开始漂浮。铅笔在稿纸划出的沟壑里淌出蓝色河流,未寄出的信笺在光中长出茸毛。忽有穿堂风掀动帘角,刹那间所有影子跳起又伏倒,像群被惊扰的透明水母。
余烬将熄时,玻璃杯底残存的半枚光斑正在涨潮,我随即又点燃了一支,光亮依旧照着室内。
静悄悄的校园,只有每个教师的烛光亮着,一堆堆厚厚的作业本,在一位带着花镜的老师的笔下,批阅着对与错。
蜡烛……老教师……作业本,岂不是点燃学生心灵知识的火炬手吗?
【作者简介】:李乃乾 退休教师 高级职称,多篇教学论文获国家奖励,一篇获宝鸡市八五科研成果奖。爱好文学,退休后笔耕不辍,喜欢用笔歌颂生活,乡愁,关中汉子,云朵下的扶风,扶风美,秦岭抒怀,拔节的生命力……等数篇散文,诗歌被《中国诗歌报》,《都市头条》,《中国乡村》,《扶风百姓网》,《周原文艺》,《扶风微传媒》网络平台发表,受到读者认可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