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芝麻豆子茶
作者:曹干云
长沙待客热芝麻
锅炒豆脆烫新芽
碎沫姜丝盐配味
水冲瀑布晃成茶
故乡长沙望城乔口,家中来客,外婆开心地摇动着三寸金莲忙着炒茶,用铜官窑产的大口带手柄瓷罐,首先将黄豆放进去在炭火中摇翻炒熟。然后将鲜姜捶碎放下盐和嫩茶叶混和倒入罐中,再用滚烫的开水高高地冲下去,使其充分融和,倒茶时再反复冲倒使之均匀。客人入坐先闻后品道一声长娭毑炒的好茶,外婆则在一旁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仿佛一尊活菩萨。茶水喝完客人再分别用手指将茶和所有配料放入口中,细嚼慢咽全部吃下去……。
2025.6.27于鹏城
《长沙芝麻豆子茶》是曹干云先生创作的一首充满乡土情怀的诗歌,通过对传统茶饮制作过程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长沙望城地区的待客文化与生活智慧。
"长沙待客热芝麻,锅炒豆脆烫新芽"。"热芝麻"与"烫新芽"形成温度意象的递进,既写实(炒制过程需高温)又隐喻待客热情;"豆脆"与"新芽"的质感对比,突出食材的鲜活本味,暗合湖南人"尚鲜、尚辣"的饮食哲学。
"碎沫姜丝盐配味,水冲瀑布晃成茶"。"瀑布"比喻冲水动作的力度与美感,"晃"字动态捕捉,再现传统"筛茶"工艺中反复倾倒的融合过程。
器物象征:"铜官窑大口瓷罐":长沙窑民窑产品的典型代表,其橄榄造型与双系钮设计兼具实用与美学价值;"三寸金莲":外婆形象成为传统女性勤劳智慧的缩影。
饮食仪式:"先闻后品"体现茶道精神,"吃尽配料"的习俗源于湘军时期物尽其用的生存智慧;"长娭毑"称谓蕴含宗族伦理,反映湖南方言区对女性长者的特殊敬重。
情感表达层次:明线:对外婆制茶场景的白描,"眼睛眯成缝"的细节,将"活菩萨"比喻升华为对劳动女性的神圣化礼赞。暗线:城乡记忆的张力:鹏城(深圳)的创作地点与诗中乡土场景形成时空对照,暗含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乡愁。
历史渊源佐证:诗中未明言而需注意的背景:该茶饮与南宋湘军文化的关联,岳飞驻军湘阴时已有用此茶调理水土的记载;铜官窑包壶"盛茶不易馊"的特性,解释了诗中炭火炒制、滚水冲淋的保鲜逻辑。
曹干云先生这首诗以饮食为载体,通过微观叙事完成对湖湘文化的诗性重构,其价值堪比杨本芬笔下"如豆子芝麻般的小事,丈量着一个人生命的厚度"的文学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