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的荒田里种诗
文/溪山清远
五十岁的课桌还带着新漆的味道
粉笔灰悬停在半空
像我年轻时不敢落下的第一笔
——墨汁在宣纸上洇开的刹那
总想起母亲缝补旧衫的针脚
那么轻,又那么沉
课本里夹着半片银杏
是秋晨从操场拾来的
叶脉里游着盛唐的月光
和宋时的雨
我数着这些古老的波纹
把"仄仄平平"写成
稿纸上颤抖的新芽
图书馆的窗棂漏下细光
落在《全唐诗》泛黄的页脚
李白的酒盏突然轻碰我的马克杯
溅出半句"天生我材"
惊醒了桌角那盆绿萝
它正攀着我的诗行
往更亮的天空生长
有时在公交站等车
看云影漫过玻璃幕墙
会突然想起某个平仄
像记起童年的歌谣
于是摸出手机
在备忘录里种下一行
"风过处,有花瓣
正替我押韵"
白发是最近才长出来的
像春草顶破冻土
我不再害怕笔锋的重量
因为每个字落下来时
都能听见
千年前的墨香在应和
——原来所有的迟
都是为了让故事
在更厚实的岁月里
慢慢,慢慢
长成诗
爬满经历的皱纹
在棺材板抽枝开花
诗评
诗评《在时光的荒田里种诗》
一、时空交织的诗意建构
诗人以五十岁的视角为锚点,搭建起时空交织的诗意网络。“五十岁的课桌还带着新漆的味道”,新与旧碰撞,开启时光回溯。粉笔灰悬停,关联起年轻时“墨汁在宣纸上洇开的刹那”,又牵出母亲缝补旧衫的针脚,将个人成长、亲情记忆与艺术启蒙串连,让时空在细腻物象中折叠,使诗的维度从当下向过往纵深延展,构建出独特的私人化历史诗学空间 。
二、意象群的精妙编织
意象群是诗的灵魂拼图。半片银杏叶,叶脉里“游着盛唐的月光/和宋时的雨”,将古典时空凝缩于一枚秋叶,打通古今审美通道;图书馆窗棂漏下的细光,让李白的酒盏与现代马克杯相遇,“溅出半句‘天生我材’”,实现古典诗魂与当下创作的对话;公交站的云影、备忘录里的分行,把日常场景点化为诗意触发点。这些意象彼此勾连,如藤蔓攀援,编织出既有古典底蕴又具现代质感的诗意丛林 。
三、迟暮与生长的辩证哲思
“白发是最近才长出来的/像春草顶破冻土”,以白发喻春草,颠覆衰老的刻板印象,赋予迟暮生长的动能。“不再害怕笔锋的重量”,因“每个字落下来时/都能听见/千年前的墨香在应和”,将个人创作置于历史诗脉中,阐释“迟”的价值——是岁月沉淀让故事“在更厚实的岁月里/慢慢,慢慢/长成诗”,完成对创作时序、生命成长的辩证思考,揭示艺术与生命在时光淬炼中臻于厚重的本质 。
四、语言的弹性与张力
语言兼具弹性与张力,是诗的生命力体现。“粉笔灰悬停在半空/像我年轻时不敢落下的第一笔”,以悬停的静态,喻写创作初始的动态心理;“稿纸上颤抖的新芽”,将抽象的诗歌创作,具象为带生命温度的新芽;“在棺材板抽枝开花”,极端意象碰撞出强烈张力,把对诗与生命的终极思考,推向惊心动魄的境地。语言在日常与奇崛、具象与抽象间游走,拓宽诗的表意边界 。
这首诗以时光为壤,播撒古典与现代、个人与历史的种子,在物象与哲思的交融中,让诗在岁月荒田里蓬勃生长,既打捞私人记忆,又接通文化血脉,是一首将个体生命体验与诗性传承深度融合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