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山水画坛,孙华英以其深厚的笔墨功底与独特的艺术视角,创作出丈六巨制《大美泰山》。为画好这幅画她又在泰山写生一个多月,日日与松石云海相伴,捕捉山间瞬息万变的光影与神韵,最终历时一年有余精心雕琢完成。这幅作品不仅是艺术家艺术生涯的里程碑之作,更是对泰山精神文化的极致诠释,彰显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雄浑气魄与时代风貌。
从构图上看,《大美泰山》展现出非凡的艺术格局。画家以高瞻远瞩的视角,将泰山的巍峨磅礴尽收笔底。画面中央,主峰拔地而起,直刺苍穹,其雄浑之势仿佛要冲破画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画家巧妙地运用了“高远法”,让主峰占据画面的主要位置,以凸显泰山“一览众山小”的王者之气。群山环绕主峰,高低错落,层次分明,既展现出泰山“势压群峰”的威严,又通过巧妙的虚实处理,营造出深远的空间感。画面中,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与近处清晰的山石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带领观者置身于群山环抱之中,感受泰山的广袤无垠。这种宏大而严谨的构图,不仅体现了画家对传统山水画构图法则的深刻理解,更融入了其对泰山独特的感悟与创新表达。画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全景式构图,而是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景观,进行艺术的提炼与加工,使得画面更加集中、更加具有表现力。
在用笔用墨上,孙华英尽显大家风范。整幅作品以书法用笔入画,每一笔都蕴含着深厚的书法功底,线条遒劲有力,如钢筋铁骨,勾勒出山石的轮廓与纹理。画家以中锋用笔为主,辅以侧锋、逆锋,使得线条变化丰富多样。山石的轮廓线刚劲挺拔,表现出泰山岩石的坚硬质感;而纹理线则灵活多变,或粗犷豪放,或细腻婉约,生动地描绘出山石的不同形态。墨色变化丰富,浓淡干湿相互交融,既表现出泰山岩石的苍茫厚重,又营造出云雾的缥缈空灵。画家运用“积墨法”,层层叠加墨色,使山石具有厚重的体积感和立体感;同时又运用“破墨法”,以浓墨破淡墨,以淡墨破浓墨,使得墨色相互渗透,产生丰富的层次变化。尤其是画面中大量松树的描绘,更是别具匠心。画家突破传统,以独特的笔触赋予松树新的生命力。松针用笔刚劲挺拔,如银针般锋芒毕露,展现出松树坚韧不屈的精神;树干则以苍劲的笔墨皴擦点染,表现出其历经岁月沧桑的质感。这些松树或挺立山巅,或扎根悬崖,与泰山的雄浑山势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充分体现了画家“每一笔都是书法用笔”的创作理念,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强烈的书写性与节奏感。
作品在精神内涵的传达上,更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泰山作为“五岳之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文化底蕴。自远古以来,泰山便被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孙华英通过对泰山的描绘,将泰山的“稳如泰山”“大气磅礴”展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中,泰山如一位沉稳的巨人,屹立于天地之间,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画家在描绘泰山时,注重表现其内在的精神气质,而非仅仅追求外在的形似。通过对山石的厚重刻画、对松树的坚韧描绘,以及对云雾的灵动处理,赋予泰山以人格化的魅力。同时,画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如“苍松凌崖迎晓日,丹崖挂瀑漱秋霜”,赋予泰山以诗意与灵性,使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泰山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泰山不仅是一座自然之山,更是一座文化之山、精神之山,画家通过笔墨将这种多元的内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观者在视觉享受的同时,得到精神的洗礼与升华。
落款处的行草书法与诗作,为整幅作品增色不少。“岱宗拔地刺穹苍,势压群峰岁月长。”开篇便以豪迈的笔触描绘出泰山的雄伟气势,如同一记响亮的惊雷,瞬间将泰山的磅礴之势展现在观者眼前;“云生碧岫龙蛇舞,霞染青峦锦绣妆。”则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出泰山的秀丽风光,将山间云雾缭绕、霞光映照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诗作与画作相互呼应,不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更展现出画家深厚的文学素养与艺术才情。行草书法行云流水,笔势流畅自然,与画作的笔墨风格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统一的艺术氛围。书法的线条与画作的线条相互交织,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美,使整幅作品更加完整、更加富有韵味。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研修班导师、德艺双馨的国礼艺术家,孙华英在《大美泰山》中充分展现了其卓越的艺术成就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创作这幅作品的过程中,她面临着诸多挑战。泰山的雄伟壮观难以用画笔完全呈现,每一处景观都需要深入观察、用心体会。在泰山写生的一个多月里,她不畏风雨,不惧艰辛,每天背着画具,穿梭于山间,寻找最佳的创作角度。有时候为了捕捉一个瞬间的光影变化,她需要在一个地方等待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回到画室后,她又投入到漫长而艰苦的创作过程中,不断地修改、完善,力求将泰山的神韵完美地呈现在画布上。这幅作品不仅是她艺术水平的集中体现,更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她的作品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画的笔墨韵味,又具有时代气息,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大美泰山》这幅作品,将泰山的壮美与中华民族的精神紧密相连,它不仅仅是一幅山水画,更是一部展现民族精神的史诗。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观者的目光,必将在当代山水画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传世经典之作。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无限魅力与强大生命力,也让我们对孙华英未来的艺术创作充满了期待。相信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将会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咏孙华英《大美泰山》画作
笔走龙蛇绘岱宗,层峦叠嶂势千重。
松迎晓日凌危壁,瀑卷流云荡古松。
墨染烟霞凝浩气,诗融山水铸奇踪。
匠心独运开新境,一卷丹青韵万峰。

孙华英,女,民盟盟员,山东泰安人,现居北京,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研修班导师,欧阳中石先生入室弟子,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东城区美术家协会理事、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北京九洲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观岚画院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肥城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肥城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先后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美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其作品笔墨厚重、个性鲜明,继承和弘扬了中国画传统文化精髓,美感和艺技兼具,立足现实、贴近民生,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社会反响强,烈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的一致好评,并在全国美术大展中屡屡获奖入选。
近年参加国展情况:作品《依山傍水》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悲鸿精神·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被评为获奖作品; 作品《晨曲》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包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并被评为获奖作品;作品《大山神韵》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青浦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17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被评为获奖作品;作品《家园清音》入选中国画学会、山西省文联主办的“吉祥五台山—中国画艺术展”并被评为获奖作品;作品《大山新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新时代·新意象--2019首届全国山水画双年展”。作品《溪山神韵》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女画家协会、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时代华彩--首届中国女美术家作品展”。作品《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桐庐县人民政府主办的“诗乡画城 潇洒桐庐” 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作品《梦起太行》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海丝情·中国梦” --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作品《家山新绿》入选中国国家画院、中共济源市委、济源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展作品《希望》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南昌)军事美术作品展”;作品《晨露》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威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逐梦·威海卫”2017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作品《家山新像》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太仓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重温经典·第三届娄东(太仓)全国山水画作品双年展”。作品《朝圣》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东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作品《逐梦溪山》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共威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逐梦·威海卫”2016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作品《一涧清音绕山名》入选中国画学会、诸城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明德•和融—2016中国画作品展”;作品《家山夕照》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15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作品《溪山秋韵》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中国梦·黄山魂”全国山水画(中国画)作品作品《云拥丘壑起秋声》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东营市人民政府“‘翰墨齐鲁’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作品《秋山余照》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甘肃省委宣传部、定西市委、市政府主办的“‘丝绸之路 绚丽甘肃’第九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作品《山居秋意图》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太仓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重温经典”第二届娄东(太仓)全国中国画(山水画)作品展;作品《溪山秋韵》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六周年『多彩贵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作品《山乡记游》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2015“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山水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