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曾谈到人在独处时的三种境界:
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一心想融入人群里。
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
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世间众生,多半困在第一种境地:
用虚假的热闹掩饰内心空虚,为群体认同放弃独立思考。
唯有少数人,能够看清本心,敢于特立独行。
韩国作家韩江在《素食者》中塑造的主人公英惠,就是这样的存在。
书中,英惠原本是位普通的家庭主妇,温顺地扮演着妻子和女儿的角色。
后来,一场噩梦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她开始抗拒吃肉,并执意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面对丈夫和父母的极力反对,英惠始终坚守内心的选择,在孤独中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义。
社会学家阿里扎说:
一个人扎进人堆里,就好比水融入大海,你的个性与特质就会被迅速稀释。
很多时候,我们总试图向世俗和主流靠拢,结果却被群体同化,成为碌碌大众中的一员。
当刻意合群成为习惯,内心的荒芜便悄然滋生,人生也在不知不觉中荒废。
1离人群越近,离自己越远
星云大师说: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许多人偏偏喜欢按照别人的方式去雕刻自己。
书中的英惠正是如此。
她从小就是听话懂事的女儿,按照父母的规划读书、工作、结婚。
婚后,她又如丈夫期待的那样,多年来一直扮演着贤妻角色,日复一日地操持家务,不曾有半句怨言。
为了满足丈夫的饮食喜好,她从早到晚都烹制有鱼有肉的荤菜。
每逢周末,还要精心做一桌丰盛的菜肴。
然而丈夫将她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只把她当作维系体面生活的工具。
平日里只要稍有不如意,他便对英惠厉声呵斥。
英惠做饭不小心切到手指,丈夫不仅无动于衷,甚至还大声责骂她耽误自己吃饭。
冷漠的婚姻生活让她濒临崩溃。
她开始彻夜难眠,噩梦缠身,直到有一天,她梦见自己大口啃食生肉,鲜血从嘴角流下。
那一刻,压抑多年的情绪彻底爆发。
醒来后,英惠扔掉冰箱里所有的肉食,拒绝和丈夫亲近。
在这场合群与自我的拉锯战中,英惠最终选择了后者,她用静默而决绝的反抗,来找回真实的自己。
这样的挣扎何尝不是我们的写照?
少年时,为博得父母欢心,硬把自己改造成他们期待的模样;
成人后,为迎合社会标准,压抑真实感受去配合他人要求。
可越是活成别人认同的样子,内在的自我就越是面目全非。
正如那句话所说:
人生就像俄罗斯方块,你合群了,也就消失了。
那些以牺牲自我换来的赞许,不过是囚禁灵魂的沉重枷锁;
那些为合群做出的妥协,只会成为灵魂的慢性毒药。
你所以为的合群,终究是活成了他人的影子,最终沦为了被世俗操控的傀儡。
2专注自我,是人生变好的开始
丈夫完全不相信英惠所说的血腥梦境,反而怀疑她患上了妄想症,指责她破坏家庭正常生活。
他不顾英惠的反对,强行带她参加公司聚会。
当英惠拒绝吃肉被同事投以异样眼光时,丈夫恼羞成怒地向岳父母控诉。
英惠的父母苦心劝说她回归“正常生活”,可英惠并不觉得自己有问题。
父亲见她如此固执,竟对她暴力相向。
强行掰开她的嘴巴,把一大盘子肉往里塞。
英惠毅然用水果刀割伤手腕来反抗,母亲又悄悄在汤药里混入肉汁,但英惠始终不愿妥协。
丈夫认定她是个不可理喻的疯女人,选择跟她离婚,父母也愤然与她断绝关系。
这些常人眼中的不幸,反而让英惠感到一种解脱。
她收拾好简单的行李,独自搬进一个僻静的公寓。
她开始只吃谷物和蔬菜,体重慢慢回升,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
当她不再勉强自己讨好任何人后,困扰已久的失眠症不药而愈。
她还去百货公司面试了工作。
闲暇时,她重新拿起画笔,找回了久违的自信。
虽然众叛亲离,英惠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平静,灵魂也在安宁中自由舒展。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耗尽心力演绎他人的剧本,却始终未能活出真实的自己。
三毛曾说:
学着主宰自己的生活,不自怜、不自卑、不怨叹。
一日一日来,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悦必然会抵达。
生活是自己的,你过得好与不好,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在意。
真正通透的人懂得,唯有聚焦内在感受,才能在纷扰中守护内心的航向,在笃定中打磨出生命的独特棱角。
人生是一场孤独的远行,当你学会把目光从人群中收回,专注于自我时,前行的路自会清晰开阔。
3越是独处越要自洽。
对英惠而言,独处是最自在的时光。
然而,世人却无法理解这样的生活方式,他们认定不与人接触、时常自言自语的英惠已然精神失常。
在邻里的非议声中,英惠的姐姐无奈将她送进精神病院。
在那里,医生将英惠的自我解释视为疯言疯语,每日给她打针、吃药来强行治疗她的异常。
英惠不再徒劳挣扎,开始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她对肉食的抗拒与日俱增,宁愿挨饿,也不愿看一眼有肉的饭菜;
她拒绝与任何人交流,常常独自一人安静地晒太阳;
她想象自己是一棵树,无需遵从社会规则,只要自由生长。
英惠那份超然的从容,像一束光照进了姐姐的人生。
作为长女,她从小就被“长姐如母”的责任所困;
成为妻子后,又竭力维持完美妻子的形象,即便撞见丈夫出轨仍强撑体面。
直到看见英惠在绝境中的坦然自若,姐姐终于找回改变的勇气。
她果断结束了那段名存实亡的婚姻,将精力转向自身。
她开了家化妆品店,将店铺经营得风生水起。
人到中年才明白,唯有独处时,生命才能展现出最本真的模样。
令人唏嘘的是,多数人终日在浮华喧嚣中消耗光阴,用他人尺子丈量自我价值,终其一生都不敢直面真实的渴求。
想起作家黑塞说的一句话:
上帝借由各种途径使人变得孤独,好让我们可以走向自己。
生活的智慧在于:
即便在无人理解的独处时刻,也要坚守自我,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当你学会享受独处,那些被世俗模糊的自我认知自会在时光的淬炼中明晰,而你的灵魂也会在这份清醒中更丰盈自在。
作者韩江在《素食者》中写下一句发人深省的警示:
你现在不吃肉,全世界的人就会把你吃掉。
当一个人选择不随大流,拒绝所谓的“正常生活”,往往要面对来自整个世界的排斥与压制。
但若刻意迎合大众标准,又会在喧嚣中逐渐迷失自我,活成别人的复制品。
正如法国作家马德所说:
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见自身的明澈,才能盛享到生命的蓬勃。
不妨突破世俗的束缚,不惧独处,不畏人言,做自己人生的掌舵者。
无论外界如何纷扰,都要聆听内心的声音,在独处中找到力量,活出真我。
真正的强者,享受孤独,保持清醒。
他们在独处中修炼自己,在沉淀中积蓄能量,最终绽放出独一无二的生命光芒。
愿我们都能在纷繁世事中,恪守本真,守住本心,在岁月长河中寻得灵魂的栖息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