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6月26日,衡水高级中学教育集团李琦校长携手首席导师、著名教育思想家及实践家孟国泰先生走进安徽亳州风华高级中学,与逐梦班36名学子面对面交流。在高快作文环节,孟先生揭秘“高快作文”技巧,并安排学生现场写作2025年高考二卷作文题《梦的赠予》。学生们通过互批互改、对子推选、小组遴选,评选出了“高快作文之星”。今选刘子涵佳作,让我们一同感受梦在文字间的绽放。
在漆黑如墨的暗夜深处,那望不到边际的黑暗里,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绽放出一抹清澈透亮的亮色,与四周的昏暗格格不入。这亮色,恰似赠予梦后世界的一股清流,为这单调的暗夜注入了别样的生机。
赠予梦,绝非简单的言语传递,而是将梦的种子播撒在他人的心田,是灵魂与灵魂之间深度的碰撞与交织,是思想与思想之间奇妙的共振。当我们把梦慷慨地赠予他人,思想的火花在交汇中迸发,我们便有可能邂逅知音。在梦的彼岸,那个与我们灵魂相契的人,正静静地守候,期盼着与我们重逢。不同梦想之间碰撞出的绚丽火花,让“赠予一梦寻知音”这一闪光点,在时光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我们传递赠予梦,将梦的温暖与怀抱毫无保留地赠予他人,不惧前路的风雨兼程、艰难险阻。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我们已然坚定地出发。我们把“关心天下、处处为他人”这一观念之梦传递开来,让温暖与关注如同春风般,吹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梦的内涵与深意,恰似那微弱却坚定的荧光,虽看似渺小,却足以照亮身边的人;当我们站在高山顶峰,以春雨般的柔情感化苍生,用光亮般的希望照亮每一个人时,梦的力量便得以彰显。
而如今,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中,赠予梦更有着非凡的意义,我们要将民族梦与国家梦置于核心位置。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民族梦、国家梦,舍弃了个人的安逸,奋勇拼搏、无私奉献。他们在为祖国建设奉献青春与热血的同时,也留存下了国家的历史、遗迹与痕迹,让后世为之惊叹。我们是朝气蓬勃的少年,何不怀揣着满腔的热忱,为祖国赴汤蹈火?因为是少年,我们便应勇敢出鞘试剑,锋芒毕露;因为是少年,我们就该肩负起让祖国繁荣昌盛、伟大复兴的重任;因为是少年,我们就该让光辉与月华交织的时刻,永远笼罩在我们身上。纵使前方道路坎坷,充满重重桎梏,我们也要勇敢突破,在黑暗中寻得那一丝光明。
在此,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于我们而言,是把双刃剑。但我们无需惊慌,因为每一步的前行,都是对坚持与执着的礼赞。在网络时代里,我们借助网络传递赠予梦:无数思想与意识在此碰撞交织,化作点点碎片洒落大地,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个体的每一次飞跃,汇聚成人类文明星空上灿烂的月华——或许有时这月华看似微不足道,但它总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刻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赠予一梦与谁知?”目光的交汇,远不及一梦间的思想交融来得深刻。谁又能与我们一起共赏这梦之繁华?在危楼之上,我们仰望一轮明月,无数光点汇聚成万岁春秋,那是梦想的力量在闪耀。
赠予一梦,在这盛世繁华之中,我们既能俯瞰神州大地的坚实厚重,又能仰望暗夜中月光闪烁、星辰点缀的浪漫。于光幕之下,我们赏月饮酒,怀揣着梦想,驶向梦想的彼岸,绘就属于自己的灿烂篇章!
青力点评
刘子涵此文立意高远、情感真挚。将“赠予梦”升华至民族梦、国家梦层面,展现少年担当。行文流畅,善用比喻,如“梦似暗夜清流”“梦如荧光”等,生动形象。从梦之传递到知音邂逅,再到科技时代梦之传承,层次清晰。结尾于盛世中赏梦绘章,富有感染力,尽显青春朝气与家国情怀,是一篇佳作!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