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庆 和
崇拜图腾,信奉神灵,祈求吉祥,希冀好运。先祖未化,古人愚钝。坚信不疑,留有余韵。一个天贶节,流传到如今。
节日故事,流传有因。相传宋真宗,六月六日夜晚时分,梦玉帝赐天书于他,以为梦真。为感天恩,遂定为天贶节,并在泰山脚下建庙宇,教化糊弄愚民。
天地之大,养育之恩。又传天贶节,小白龙为报娘恩,不辞辛劳,一年一次探望母亲。深情似海,铭记于心。动物如此,昭示世人。嗟夫,世风在日下,清风何处寻?!
其实小暑已过,大暑莅临。天气炎热,九州高温。雨水增多,时晴时阴。君不见:水牛泡池塘,稚子水中浸;农夫汗湿衫,村妇寻树荫;人畜洗浴,防病身;晒书晒衣服,防潮防虫侵;请姑姑回娘家,温馨家庭辈辈亲。民风民俗,滋润万民。
六月六,交好运。纪念天贶节,做梦未必真。践行天贶节,黄土变成金。丢掉幻想,辛勤耕耘,路在脚下,成败在人!
注:天贶(kuang)念四声,即是上天恩赐的意思。天贶节是一个在中国古代存在的传统节日,主要在农历六月初六庆祝。这个节日的名字意为“上天赐予的节日”,源于宋真宗赵恒时期。
二0二五年六月三十日(天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