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拉胡到蒲花暗河
作者:周葵
“巴拉胡”在土家族语中就是“峡谷”的意思,我们游的芭拉胡位于重庆市黔江区。这里是喀斯特地貌,但没有石灰岩裸露,葱郁的树木掩盖了童山土岭,青山一座连着一座。两山之间瓦灰色的崖壁上,像粉刷了石灰,陡如斧削,奔流的山溪,闪着亮光,急匆匆地向前涌去,彩虹飞架在峡谷上,周围青山如染,险峻、秀美,这就是美丽的芭拉胡。
从利川苏马荡去芭拉胡,车程要三个多小时,一路走的都是高速公路,隧道接着隧道,青山连着青山。隧道外,目之所及,一片苍翠。山上的树,藤,密得不透风。因为是夏天,树木长得正旺,到处生机勃勃。靠山的人家,都是新房新屋,一般都是三四层白色的小楼。有的人家在门前种了些包谷,还有的种了几行茶树,几畦菜,不少人家门前还停着小汽车。
栈道沿山而建,从山脚下逶迤至山顶,玻璃栈道和观景台上,照相的人很多,有时还要排队。临近中午,太阳大,晒得厉害,不过游玩的人心里依然很快活。
午饭后去蒲花暗河,去蒲花暗河要经过一个很大很高的溶洞,洞口有隶书红字“赤穴癸巳年春”,旁边有文字说明。大致的意思是讲巴国的开国元勋巴务相,也就是廪君,就出生在这个洞穴里,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巴国的始祖巴务相出生在红穴,其他四姓出生在黑穴,巴务相凭借高超的射技和船技,最后战胜了其他四姓,做了部落长,所以赤穴在巴国,有着不同一般的神圣。顺着洞穴的路向上走,只见洞顶高空参差如穹窿,有一巨柱,从洞底直达洞顶,旁边有“擎天柱”三个大字。这个擎天柱实际上是钟乳石和石笋对接的结果,时间和雨水的精雕细刻,让它的花纹细致、凝炼,红红绿绿的聚光灯,在洞顶和洞中之洞闪烁,使得“赤穴”美丽而又神秘。洞穴的正中央有一幅石雕,雕的是巴务相和盐水女神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史记西南夷列传》里也有记载,巴务相为了开疆拓土,来到了清江流域,清江流域的盐水女神十分倾慕巴务相,就劝他留下来。她告诉巴务相,说这里盛产鱼盐,她不光愿意和他共同经营这一方水土,还天天来和他相会,情义缠绵。可巴务相志向远大,他一心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于是拒绝了清江盐水女神的好意。可女神仍然纠缠不休,她依旧每天晚上来,早上走,走的时候化作满天飞舞的蠓蠓虫,云遮雾嶂,目的是想栓住她的白马王子的心,让他和自己长相厮守。没想到巴务相对着蠓蠓虫射箭,伤着了女神,从此她再也不来纠缠了。穴中的雕塑,女神有些像奔月的嫦娥,巴务相有点像后羿射日,二人都塑得很美丽英俊。其实在他们那个时代,人们应该是穿兽皮裹草裙,雕塑者把他俩都往前推进了一个时代。这也难怪,现在各地都在开发旅游资源,只要能吸引游客,就尽量和历史故事扯在一起,让景点更有文化内涵。我们上次在清江画廊旅游,也有一座山,名字叫钟离山,讲的也是巴务相的故事。
从赤穴出来,依旧要走栈道,栈道紧贴着悬崖,下面是万丈深渊,所以上上下下都要十分小心。有一段绝路,修路的人就从上到下修一个旋转楼梯,手扶着旋转楼梯,从悬崖高处一直下到哗哗流淌的蒲花暗河旁。
穿好救生衣,坐上了小船,我们要在暗河中漂流了。船老大是个中青年,他提醒我们注意安全,然后就开船。船没行多远,光线已经比较暗了,他提示我们看左手边的悬崖,说那里有个偷油的老鼠,我们连忙往左看,只见悬崖上,一块巨石,形似老鼠长满青苔,好像正在寻觅香油瓶。船再往前行,渐渐地,光线越来越暗,最后就什么都看不见了,黑洞洞的。这时,船老大打开船头的光,直照前面高高的悬崖,灰白的崖壁上,有一个深色的人影,仿佛穿着短裙,长发及腰,船老大告诉我们,那是美丽的土家族妹子,正在欢迎你们。船头灯光熄灭,我们重又进入黑暗,只觉得船离崖壁很近,却伸手不见五指,暗河,暗河,四周黑暗如漆。没人讲话,只有船行水上的哗哗声。好一会儿,前面有了灯光,是一个航标灯,过了航标灯,又重新进入黑暗。再过一个航标灯,继续前行,渐渐地,前面有了亮光,船老大让我们抬头看,并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天生三桥”。只见高于天齐处,有三道石梁呈拱形在两山之间架起,确如三座天桥,走过第一桥,第二桥正在头顶,二桥与一桥三桥两边,刚好露出两个大大的窟窿,仿佛人的鼻梁两边的双眼,透过双眼,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船老大说,这里就是“天生双眼”。船上发出一阵赞叹声:“真的很像两只眼!”船稍稍往前行,第三道桥与两岸的崖壁,形成了一把大刀的形状,向外的一面像极了刀刃,向里边像极了刀背,船老大说,这里就是“天下第一刀”。有人问:“谁抡得动这把大刀?”“老天,只有老天抡得动这把大刀。关公也抡不了。”“当然了,这大刀就是老天鬼斧神工打造出来的。”过了“天下第一刀”,就出了暗河,两岸的青山,映绿了暗河,河水仿佛累了一般,缓缓地,款款地,不紧不慢地缓步向前。船靠码头,踏上石岸,往前只走了很小一段路,就听得哗哗的水声,原来下面扎了个滚水坝,坝拦住了暗河的水,怪不得水显得文文静静的了。从“赤穴”进,从暗河出,导游说,这里才是景区的大门,大门上有三条抛物线形的石拱门,寓意“天生双桥”。原来我们是倒着游玩了蒲花暗河。

从蒲花暗河出来,就去濯水古镇。濯水古镇最有名的景点是世界奇观风雨桥。它横跨于阿蓬江上,长303米,古色古香的风雨桥,巨龙一般,长桥卧波。遥想古桥,经历风雨,经历爱情,经历友谊,经历苦难,成了古镇历经沧桑的见证人,如今它旧貌换新颜,更为古镇增光添彩。在濯水古镇,真的见到了古诗中吟唱的“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画面。古镇有个沧浪门,阿蓬江有一条支流,水浑叨叨的,不堪濯足;而蒲花暗河的水则是清亮亮的。
这次旅游的景点在全国范围内属于无名小卒,然窥一斑而见全豹,也即古人所说,见微知著,尝一脔肉,而知一鼎之调,一镬之味,由一个小地方的变化,可以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逐步变为现实,过去的穷山恶水,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正在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而我们的祖国定会越变越美丽,因为我们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018年7月12号
【作者简介】
周葵,1943年生于湖北省襄阳市。1963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68年分配至沉湖8250军垦农场,1970年二次分配到湖北省广水市一中执教至退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水市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湖北省教师代表大会代表。热爱教育工作,喜欢舞文弄墨,所写作品,多次发表在《孝感日报》,《湖北省人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