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乡谣》
来年再缚日车轮
《归程辞·岁末书》
归途是碎雪叩响铁轨的纹路
行李箱拖拽着十二月的风速
母亲把日历折成纸船
在灶台边漂了三百六十五个纬度
白发丈量岁月褶
童声撞碎冰河雾
炕桌上的芝麻糖列队
等待融化异乡人眼底的霜露
一声姥姥一声姑
声声揉碎异乡骨
外甥的滑雪板撞倒往事
侄女发梢沾满陈年槐树
旱烟袋吐出旧谣曲
洋芋在炭灰里翻身打鼾
兄弟掰开烤焦的黄昏
嚼出泥巴裹着童稚的盐
甜醅在瓦盆里发酵月光
糜面馍掰开尽是星子流淌
临行前那碗酸拌汤
烫穿了所有离别的谎
天涯不过檐下路
来年新雪覆旧土
行李箱长出根系时
母亲正数着雨滴腌渍归途
《归岁吟》
千里归途碾碎尘,
炕桌排列旧瓷盆
糜面馍馍藏柜角,
甜醅瓦瓮捂余温
外甥未解风霜路,
姨母先揩浊泪痕
白发新添岁岁问,
来年可数几回春?
旱烟缭绕话斜阳,
洋芋煨香火渐凉
南北浮沉茶里淡,
儿时嬉闹碗中藏
搅团搅动星霜碎,
拌汤搅酸月色苍
最怕阿娘倚门送,
行囊压皱旧时光
童唤声叠暮色深,
火炉映亮皱纹沉
姑姑塞满花糖袋,
侄女偷藏压岁银
笑谈总绕从前事,
碗筷偏沾故土尘
汽笛催发天际白,
门前雪印刻年轮
《归途是场哲学命题》
北风推着候鸟的翅膀,
铁轨在冻土上刻写年轮。
白发丈量着时间的刻度,
等待在门框上凿出凹陷的深痕。
归途从来不是地理概念,
是生命对源头的溯源仪式。
炕桌上的糖果排列成星图,
每个瓷碗里都盛着未说破的永恒。
孩童的称谓在辈分树上发芽,
血缘的根系穿透三十年的积雪。
我们围着火炉丈量光阴,
却发现火焰吞噬木柴的速度远快于记忆的褪色。
糜面馍馍在齿间碎裂的瞬间,
味蕾是最后的乡愁存储器。
搅团与甜醅在瓦盆里发酵的,
何尝不是农耕文明最后的象形文字?
老灶台升起的炊烟,
缠绕着工业时代失落的密码。
兄弟对坐剥开烤洋芋的焦壳,
童年从灰烬里滚出滚烫的核。
事业与前程在旱烟袋里化作青雾,
唯有赤脚奔跑的田埂在掌纹中愈发清晰。
城市霓虹模糊了北斗的指向,
而土炕的温度始终校准着灵魂的经纬度。
离别的行囊装满晒干的蒲公英,
根系留在故土深处蛰伏。
酸拌汤的余味在喉头凝结成琥珀,
封存着候鸟必须迁徙的宿命。
我们终将懂得:
所谓故乡,
不过是人类对抗时间熵增的永恒方程。
【鹧鸪天·岁末归乡吟】
朔风叩窗数九寒,
霜花结满老屋檐。
炕头新絮煨三遍,
墙角腊肠挂两竿。
碾碎千里风尘路,
推门先见鬓雪斑。
炕桌排开核桃脆,
瓦盆甜醅已封坛。
姑姨踏雪送油饼,
甥侄追闹讨糖丸。
表兄醉拍童年事,
犹记河湾掏雀蛋。
铁勺搅动洋芋烫,
糜面馍馍佐咸蒜。
围炉笑说打工事,
忽闻村头唢呐喧。
最怕晨起行囊重,
酸汤未尽天已亮。
阿母倚门嘱添袄,
稚女攥衣问归航。
残雪簌簌落衣领,
车轮沉沉碾冰霜。
回望炊烟扶摇处,
椿树又高半尺长。
《鹧鸪天·归岁吟》
归程风雪满衣襟,
柴门犬吠夜深深。
炕头陈果犹含暖,
老母灯前密密针。
稚女忽成少女身,
鬓边白发又添新。
笑呼姑舅围炉坐,
烟锅煨薯话春霖。
瓦盆甜醅启泥封,
糜馍佐茶味更浓。
犹记儿时冰上戏,
再温竹马旧时踪。
晨炊起,灶烟朦,
搅团馓饭拌青葱。
行囊未整先询母:
来岁归期腊月中?
【作者简介】胡成智 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从事于文学创作,目前被认证为都市头条的编辑。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之后又在作家进修班学习深造,中篇小说《金兰走西》曾荣获过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大多诗词在“歆竹苑文学网”上发表。近年出版过《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三部曲,和《胡成智文集(杂篇)》三部曲。目前致力于风水学的研究和实地考察。文学创作曾一度搁浅。如今晚年拾笔,又续写新的生活。
风吹麦浪,一年过半。
接下来的日子,别让自己太闲,
好好努力,静待收获。
The wind blows the wheat, half of
the year. In the following days, don't let yourself too idle, hard work,
wait for the harvest.
今日芒种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MANG ZHONG
传统节气
芒种节气
芒种到了,仲夏夜之梦开始了,柔软的晚风,闪亮的星,雪白的栀子,金黄的杏儿,他们都在讲述着这个夏天该有的故事...
布谷远鸣叫,云雀高声唱,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今日芒种,忙有所获,不负耕耘。
芒种三候
【一候螳螂生】
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二候鹏始鸣】
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反舌无声】
芒种习俗
在民间,一些地方流传着芒种日“送花神”的习俗。绚丽的夏花此时渐渐零落了,层层叠叠浓淡不一的绿色,成为芒种的主色调。人们依依不舍地饯送花神归位,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的相会。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