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脉赓续 璀璨新章
贺毕四海文学馆重开
文/李咸化(山东济南)
近日,有幸拜读省作协与中国现代文学馆致周村区人民政府的贺信,一则喜讯映入眼帘——邹平八中校友、仁兄毕四海文学藏馆,历经精心装修升级,即将以全新面貌重新开馆。这一消息,如同一束璀璨的光,瞬间点亮了文学爱好者们的心,让人为之欢欣鼓舞,满怀期待。
回溯历史,在那悠悠岁月里,西铺毕家曾以万卷藏书楼名噪一时。这座藏书楼,宛如一座知识的宝库,滋养了无数文人墨客,更成就了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在那静谧的楼阁之中,泛黄的书页承载着智慧的光芒,为蒲松龄开启了一扇通往奇幻文学世界的大门。他在此汲取养分,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化作一篇篇精妙绝伦的聊斋故事,流传千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毕家的故事更是广泛流传民间。
而如今,著名作家毕四海文学藏馆的出现,恰似一颗熠熠生辉的文学新星,在新时代的天空中闪耀。这座藏馆,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文学的殿堂,文化的地标。它承载着毕四海先生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凝聚着他一生的创作心血。馆内的每一本书籍、每一份手稿、每一件藏品,都诉说着文学的故事,传递着文学的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座藏馆也将如同一座灯塔,照亮无数文学爱好者前行的道路,成就一批像毕四海先生一样的文学大家。
在这片土地上,古时的淄西大地,今日的白云山下,山水临池,於陵古城,周村、王村、长山一带的老淄川六区,自古以来就流淌着文学的血脉。毕四海文学藏馆的设立与升级,无疑将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文学活力,引领这里迎来一个文学灿烂的时代。想象一下,未来,在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上,文学创作者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以笔为剑,以梦为马,在文学的广袤天地里纵横驰骋,创作出一部部动人心弦的佳作。
而毕四海文学藏馆能有今日之成就,周村作协、文旅局原主席、局长,同时也是作家的孙方之先生功不可没。孙方之先生,以其对文学事业的满腔热忱与卓越远见,为藏馆的设立与发展奔波操劳。他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精心呵护着这颗文学的幼苗,从最初的规划设想,到一步步的落地实施,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在他的努力下,毕四海文学藏馆得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
毕四海文学藏馆的重新开馆,是文学界的一大盛事。它不仅是对毕四海先生文学成就的高度认可与致敬,更是对这片土地深厚文化底蕴的传承与弘扬。在省作协、中国现代文学馆等各方的关怀支持下,在孙方之先生等一众文学志士的不懈努力下,毕四海文学藏馆必将成为培育文学新苗的肥沃土壤,成为推动地方文学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引擎,让这片古老的土地再次绽放出耀眼的文学光芒,续写文学的辉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