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的武威火车站,寒意如同未褪尽的冬衣,紧紧裹住整个月台。我站在斑驳的站台上,军绿色的新军装笔挺却略显僵硬,那硬挺的布料摩擦着皮肤,时刻提醒着我身份的转变。胸前大红花的红绸随着呼吸轻轻颤动,像一颗跃动的心。行囊里的手抄诗集边角已经卷起,每一页都写满了对远方的憧憬,那些用钢笔工整抄录的诗句,是我对未来最浪漫的想象。
汽笛突然响起,尖锐的声音打破车站喧嚣,惊飞了树上的几只麻雀,运兵专列缓缓驶入站台,车厢外斑驳的绿漆诉说着岁月的痕迹。我深吸一口气,跟着队伍登上火车,车厢内挤满了和我一样怀揣梦想的少年,空气中弥漫着兴奋与紧张,车轮与铁轨碰撞发出有节奏的“哐当哐当”声,仿佛是一首启程的进行曲。透过车窗,看着家乡的轮廓渐渐模糊,我知道,这趟列车将载着一车少年绿色的梦想,驶向未知的远方。
火车缓缓驶入兰州站,这座城市像一本厚重的书,突然在我眼前翻开。因兰州站停车时间较长,在接兵干部的带领下,第一次领略省会兰州市。东方红广场的开阔让我震惊,抬头望去,那些高耸入云的大厦仿佛要刺破苍穹,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刺得我睁不开眼,又让人忍不住去看。远处,黄河铁桥横跨在奔腾的黄河之上,河水裹挟着泥沙汹涌而下,撞击桥墩发出低沉的轰鸣,那声音震得脚下的地面都微微颤抖。岸边,小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甜胚子,凉皮子……”的吆喝声与黄河水车转动的吱呀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我挎着军用挎包,跟着接兵干部在人群中穿梭,感受着大城市的繁华与包容。兰州,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为我打开了看世界的第一扇窗,也让我触摸到了远方最初的模样。
在平凉军营的日子里,训练的艰辛与保障首长生活填满了生活的大部分。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照亮营区,我们已经在操场上开始了晨跑;夜晚,月光洒在军营里,我常常独自坐在院内静思,望着远处的六盘山发呆,那连绵起伏的山峦,像一条沉睡的巨龙,静静地横卧在大地上。晴天时,蓝天白云下,六盘山巍峨挺拔,山顶的积雪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阴天时,云雾缭绕其间,仿佛给山峦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宛如一幅水墨画卷。我常常想,山的那边是什么?是不是还有更广阔的世界在等待着我去发现?
日子就在这样的工作与遐想中一天天过去。直到有一天,当我正在食堂吃饭时,我的首长曹所长递给我一封挂号信,是西安陆军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手中的通知书仿佛有千斤重,激动与期待在心中翻涌,我知道,我又要踏上新的征途,去追寻更遥远的远方。
初到西安,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深深吸引着我。终南山宛如一位沉静的隐士,伫立在学院边缘。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登,古木参天,遮天蔽日,脚下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山间清泉潺潺,掬一捧清水入口,甘甜清凉直透心底。春天,漫山遍野的野花竞相开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香气四溢;夏天,绿树成荫,是避暑的好去处,山风拂过,带来阵阵凉意;秋天,层林尽染,红叶似火,仿佛给山峦披上了一件绚丽的外衣;冬天,白雪覆盖山峦,银装素裹,宛如一个童话世界。
八百里秦川土地平旷肥沃,站在高处眺望,麦浪随风起伏,像一片金色的海洋,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古城墙巍峨壮观,我曾无数次沿着城墙漫步,抚摸着那一块块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砖石,想象着千年前这里发生的故事。钟鼓楼晨钟暮鼓,悠扬的声音穿越千年时光,回荡在城市上空,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而现代化都市的车水马龙,又为这座古城注入了新的活力,高楼大厦与古老的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城市画卷。
在西安陆军学院的日子里,我不仅学会了军事指挥艺术,更开始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的历史。华清池的温泉水,仿佛还流淌着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那温润的泉水,承载着千年的浪漫与哀愁;大雁塔的飞檐角,在风中轻轻摇曳,见证着朝代的更迭,每一次抬头仰望,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这些都成了我课堂之外最鲜活的教材,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汲取养分,也让我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参加工作之后,公差与休假让远行成了生活的常态。参与“兰西拉”光缆施工时,我和战友们深入雪域高原,那里的天气变幻莫测,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乌云密布,狂风暴雨倾泻而下,我们在泥泞的山路上艰难前行,有时一脚踩下去,泥水就漫过了脚踝。但当夜幕降临,躺在简陋的帐篷里,透过帐篷的缝隙,望着头顶璀璨的星空,想着为青海、西藏人民解决通信难的问题,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那满天的繁星,仿佛在对我们诉说着宇宙的奥秘,让我们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赴南京战区学习国防动委委员会战时启动演练时,走进现代化的指挥大厅,先进的军事理念和高效的作战指挥体系让我大开眼界。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更加坚定了不断学习进步的决心。
前往新疆军区学习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四个基本”,新疆广袤的土地上,沙漠与绿洲并存,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让我惊叹不已。在沙漠中,金色的沙丘连绵起伏,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耀眼的光芒,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而绿洲则像一颗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沙漠之中,清澈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岸边的胡杨林挺拔坚韧。在学习之余,我会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走进当地的村庄,品尝香甜的瓜果,聆听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讲述他们的故事,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此外,我多次前往新疆军区部队、北京军区65集团军、空降15军各部队回访入伍新兵,每到一个部队,都能感受到新兵们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斗志。看着他们从初入军营时的青涩懵懂,逐渐成长为坚毅果敢的军人,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他们的成长与蜕变,让我感到无比欣慰,也让我更加珍惜那段难忘的军旅岁月。每一次远行,都是一次学习和提升的机会,旅途中藏着无数未知的风景与故事,等待着我去发现和书写。
2017年,当我最后一次整理好军装,郑重地摘下肩章和领花,内心没有想象中的失落,反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忽然觉得,真正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我带着退役证和地图,循着战友们散落的足迹,从西北边陲的白哈巴白桦林,到南方海滨的三亚椰林滩,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提前联系当地的战友。老友相见,没有了初见时的拘谨,更多的是久别重逢的喜悦。他们总是热情地招待我,带着我品尝当地的美食,游览美丽的风景。我们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回忆着曾经在军营的点点滴滴。有人会小心翼翼地翻出泛黄的合照,指着照片里青涩的我们,感慨时光飞逝。那些曾经一起摸爬滚打、同甘共苦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那些散落在祖国各地的战友,成了我远行时最温暖的坐标,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情谊,那是岁月也无法磨灭的珍贵记忆。
如今,闲暇之时,我常常坐在摇椅上,翻看相册里那些记录着天南海北的照片。看着照片里的风景和人物,那些尘封的记忆被一一唤醒。现在,我忽然明白,远行早已不是年轻时想要逃离生活的冲动,而是一种对生命的探索和热爱,铁轨延伸的方向,航班飞行的痕迹,既是少年时眺望的远方,也是中年后回望的归途。从家乡凉州出发,走过千山万水,岁月的年轮一圈圈生长。每一个停留过的驿站,都藏着生命的馈赠。是兰州初见时的震撼,让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打开了我探索世界的大门;是西安求学时的沉淀,让我不断成长和进步,丰富了我的知识和阅历;是与战友重逢时的热泪,让我感受到情谊的珍贵,懂得了珍惜身边的人;更是千万里跋涉后,对脚下这片土地更深沉的热爱,这份热爱,早已融入血脉,成为我生命中最坚实的力量,指引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去追寻更多未知的远方,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杨光善,甘肃武威市人,1990年3月入伍,上校军衔,长期在西北军营工作,精于军队战备、训练和管理,尤其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深入的研究,多次在军地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反映军队生活和一些研究性文章,退役后定居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