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实物说话,重现公交恢复发展历史
●武健
今天很荣幸能参与由青岛老街文化研究协会主办的《青岛公交历史文献》座谈会。
我叫武健。是青岛公交集团6路线的驾驶员,也是一名青岛公交历史爱好者。说起我与收藏的缘分,还要提及我从业的经历。上世纪90年代初,我入职青岛公交公司从事售票员工作,每天要接触各种车票,时间长了,我就寻思着是否可以收集一些留着欣赏,权当业余爱好。慢慢的我收集的车票越来越多,那是互联网也开始兴起,网络上经常能看到很多各类专业搞收藏的,我就想自己也应该把这个业余爱好转正吧!于是从此,就开始了我真正的收藏生活。
要说起这个搞实物收藏,有两个要面对的问题:其一,所需藏品的来源渠道;其二,关于藏品的历史信息。二者缺一不可。就拿我关注的公交车票来说,当我收藏了大量车票后,就想展开研究分析,结果到处找资料,却所获甚少!因此,我才知道,我所做的,可能之前没有系统性的资料可用。如今我做了,就需要认真仔细,谨言慎行,不可有疏漏偏颇。所以,在说明某个问题是,都是力求有更多更完整的实物作为立论依据。
与公交有关的各时期汽车票是我关注的重点,兼有其他像线路图、票价表、宣传资料等都有所涉猎。通过对所收藏品的初步整理研究,目前有两个小成果:(1)解放后青岛公交车票的沿革、(2)6路青年服务线历史沿革。
作为一名公交驾驶员,从业30年来,也历经了公交的数次变革。90年代中期,从有人售票转为无人售票,我就从售票员转岗为驾驶员,之前大量使用的车票也逐渐改为无人售票车票。当时,存在几种收费方式,有有人售票,无人售票,本式月票,乘车卡付费。现在这些车票、卡都成了我的收藏品,大家基本都在使用手机付费。
在进行网络查询资料期间,有幸看到了关于青岛文史专家邹勇老师的相关新闻报道,老师对青岛历史的深入解读令我敬佩!因此就很想与老师取得联系,天公作美,愿望最终得以实现。我把自己的藏品及所想所作分享给老师,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建议,让我对自己的收藏有了更高的认识。随即我向老师提出举办一个关于公共交通的展览的想法,老师欣然同意!经过与老师的精心准备,展览与6月13日至15日在悦海地云南路街道邻里中心成功举办!展览期间行业主管的负责人员,街道社区以及社会各界的同好,悉来前往观展,展览获得圆满成功!
力求用实物说话,重现历史真实!是此次展览举办的初心。展览的成功举办,也鼓舞了我们继续做好实物研究,努力完善青岛历史资料的信心。同时也希望能够继续得到诸位领导、老师的大力襄助! 最后,对诸位领导,老师的莅临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202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