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认识发展的灵瑰三个阶段
大河文学网 2018-12-30 20:39:40
一、在西周未年,周文王被拘在羑里当囚陡时写的《易经》,是一部基于对天文学和气象学的观察而总结出来的,用以指导劳作、生活与管理的著作。谈论的是天文地理、昼夜阴阳、四季时节、万物生用的变化。观测日月星辰,据此制定岁时历法,用于观象授时,就可以做到按季节合理耕种、合理采伐、合理劳休,不会误了事情。
孔子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意思是说:天象的变化为“尊”,地上的四季昼夜变化为“卑”(天尊地卑),后者由前者决定,把这个道理说明白了(卑高以陈),就可以在事物与现象中定出“乾坤”、分出“贵贱”(乾坤定矣、贵贱位矣)。然后,在日常的劳作和生活中,就可以知道什么时候该“动”、该“刚”,什么时候该“静”、该“柔”(动静有常,刚柔断矣);也可以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划为同类,哪些物种属于同群,进而辨别出它们的吉凶。天上日月星辰雷电,是一种高层级的“象”。地上四季昼夜变化,是一种低层级的“形”。高层级“象”的运转,会引发低层级“形”的变化。
二、明代的一位无业游民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一书,被称为:说话如“放屁”的小说。书中的腾云驾雾、顺风耳、千里眼、风火轮等被现在的飞机、手机、电视、汽车等代替。
这两本书的创新观点可冠为:人文哲理的最高成就金榜状元,是世界人类历史上先后两次灵魂上的飞跃结晶。世上的历代帝王将相、科学家、文学家、知识分子、做工的、种地的、经商的等人围绕做事,发展至今,包含人的一生,产生了方向、目标、目的、生活作用。
历史的发展往往与当时人们的认识相违背,如: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多为圣贤发愤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要评价写书的社会认知水平,囚徒文王《周易》是小学程度,早在2000年已实现;无业游民吴承恩写的《西游记》是中学水平,现在已经实现 ;那么大学水平的人类今后去向是怎样的?
三、许多人注意当下、不看长远,奇迹人在身边也不相认,甚至给予讽刺、打击、排斥、不被重视,他就是愚公故里的卢化南先生。他自学14年,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自学考古、地质等20余门专业知识,博学多识、通古融今,踏遍千山万水,考古发掘文化,骑自行车环球一周考察,穿越28个国家,为世界人类的未来,提出发展途径和解开迷团。他写的《地球毁灭了人类怎么办》的论文,说明地球环境变化和人类今后生存去向的大问题。
依据是他观察地球回归太阳融化途中,温度逐渐升高,水分蒸发,加上人类过度开发,恶化的环境产生温室效应,再过2400年,地球温度会达到350度,将不再适应人类生活。人们只有依次从地球上迁到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上后离开太阳系,到其它星球上繁衍。他为今后人类发展指出一条生路,效果怎样?试目一待!
就目前情况看,他40年前的看法和去年英国物理学家霍金预言相同,也被最近美国发射的火星探测仪发回的照片资料等所验证。历史发展证明,前人的观点是被后来人证明的,当时的人势利眼强,往往看不起底层人的科技创新观点(3000余项)。
如有怀疑他观点的人,还可网上参考看《构建世界大同和谐社会的构想》(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已得76个国家签约)、《天体引力和地震的关系》、《荒漠化向我们走来》、《我国的黄土高原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从考古看环保》、《人文哲理是各行业的总开关和万能钥匙》、《对极端天气形成的原因和对策》(被联合国气象会议证实)、《七大洲形成和恐龙灭亡的原因》、《各星球矿物是如何产生的》、《关于青藏高原是如何形成的答网友问》、《人类文明新进程》、《地球从那里来到那里去》、《地球南北极没有大的地震》(被中科院陈建仁率领的考察队证实)、《济源的科学创新观奌在引领世界发展》、《今后1000年社会发展路线图解说》、《三十年后的中国》、《别斗了,再有200年地球上无人了》、《评乌俄爭端》、《沉重悼念霍金先生》、《济源人预言真准》等文章,或看他出版的《王屋山考古》等59本丛书中,能得到满意启发和答案,会激励创新和创业动力,去实现人生价值。
作者:尚长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