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是我永远的根
黄土高原褶皱里的村庄,像一枚被岁月摩挲的铜铃,系在游子的心尖。无论走得多远,只要风一吹,那来自黄土地的乡音便叮当作响,提醒着我——村庄,是我永远的根。
一、黄土地上的褶皱
村庄蜷缩在黄土高原的褶皱里,像个被岁月遗忘的孩子。这里的山是沉默的,层层叠叠的峁梁如同大地起伏的脊梁,沟壑间裸露的黄土层,是岁月刻下的皱纹。站在高处望去,村庄被山梁托起,又被沟壑分割,土坯房错落有致地散落在坡地上,如同大地随意撒落的棋子。
春日里,第一缕春风掠过山顶,枯黄的野草微微颤动,像是在积蓄力量。紧接着,漫山遍野的山桃花便开了,粉白的花瓣点缀在土黄色的背景上,宛如一幅粗犷的油画中不经意的柔美笔触。老农们扛着锄头走在蜿蜒的土路上,身后跟着哞哞叫的老牛,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下闪烁,勾勒出一幅质朴的农耕图。
夏天的村庄是热烈的。暴雨说来就来,豆大的雨点砸在黄土墙上,溅起一片片泥花。雨过天晴,空气里弥漫着泥土混合着青草的气息,格外清新。孩子们光着脚丫在泥泞的小路上奔跑嬉戏,留下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远处的梯田里,玉米苗喝饱了雨水,一个劲儿地往上蹿,叶子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蓬勃。
秋天是村庄最丰盈的季节。山梁上的糜子熟了,金灿灿的一片连着一片;谷穗压弯了腰,在秋风中轻轻摇曳;红彤彤的高粱像燃烧的火把,点亮了整个村庄。打谷场上,石磙碾过谷穗,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扬起的谷壳在阳光下飞舞,宛如金色的雪。老人们坐在场边的石凳上,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唠着家常,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到了冬天,村庄便陷入了沉睡。一场大雪过后,整个村庄银装素裹,土坯房的屋顶盖上了厚厚的雪被,树枝上挂满了雾凇,宛如童话世界。北风呼啸着掠过塬顶,卷起地上的积雪,在空中形成一道道雪雾。人们围坐在热炕上,守着旺旺的炉火,听着窗外呼啸的风声,感受着家的温暖。
二、窑洞深处的温暖
村庄里的房子大多是窑洞。这些依山而建的窑洞,是西北人智慧的结晶。黄土的特性使得窑洞冬暖夏凉,成为了最适合居住的地方。窑洞的外观朴实无华,一扇木门,几扇木窗,便是它全部的装饰。走进窑洞,却别有洞天。
窑洞的墙壁被抹得平整光滑,再刷上一层白灰,显得干净明亮。靠窗的位置是一盘大炕,用土坯砌成,中间留着火道,连接着灶台。到了冬天,只要在灶里烧火做饭,热气就会顺着火道传遍整个土炕,躺在上面暖烘烘的。炕上铺着粗布床单,上面摆放着几个花布枕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窑洞的墙上挂着几幅年画,或是喜庆的“连年有余”,或是威武的“秦琼敬德”,为窑洞增添了几分色彩。墙角放着一个老式的柜子,上面摆放着收音机和一些生活用品。柜子里存放着四季的衣物,还有家里攒下的一些粮食。
在窑洞里,最温馨的时刻莫过于一家人围坐在炕上吃饭。母亲端上热气腾腾的面条,面条上飘着绿油油的葱花和辣椒油,香气四溢。父亲打开收音机,听着熟悉的秦腔,时不时跟着哼唱几句。孩子们一边吃饭,一边叽叽喳喳地说着学校里的趣事。昏黄的灯光下,一家人其乐融融,窑洞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温暖。
三、乡音里的牵挂
村庄里的人们,说着带着浓重西北口音的方言。这种方言,像一把万能钥匙,能瞬间打开游子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咥饭咧”“咋个价”“克里马擦”,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话语,充满了生命力。
清晨,村子里便热闹起来。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唤醒了沉睡的村庄。“换西瓜来——换西瓜——”小商贩开着三轮车,走村串户,车上的西瓜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换碟子——换碗——”又一辆做生意的叫声在村庄响起,声音清脆响亮。邻居们见面,总会热情地打招呼:“吃咧么?”“今儿个做啥去呀?”简简单单的话语,却饱含着浓浓的情谊。
在村庄里,每一个人都像是亲戚。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全村人都会来帮忙。男人们在院子里搭棚子、支锅灶,女人们在厨房里择菜、和面,孩子们则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热闹非凡。大家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就像一家人一样。
离开村庄多年,每当在异乡听到熟悉的乡音,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带着西北腔调的话语,仿佛是一根无形的线,将我与故乡紧紧相连。即使相隔千里,只要听到乡音,就感觉回到了那个温暖的村庄,回到了亲人的身边。
四、永远的精神原乡
如今,我已在城市里生活多年。高楼大厦取代了土坯房,车水马龙的街道代替了乡间小路,现代化的生活让一切都变得便捷高效。然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故乡的村庄。
想起春天里山桃花的烂漫,想起夏天里暴雨过后泥土的芬芳,想起秋天里打谷场上的欢声笑语,想起冬天里热炕上的温暖。想起窑洞里母亲做的面条,想起父亲哼唱的秦腔,想起邻居们热情的笑容。
村庄是我生命的起点,是我永远的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我的童年回忆;那里的乡亲们,用最质朴的情感,教会我善良与坚韧。无论我走得多远,无论我身在何处,村庄永远是我心灵的归宿,是我精神的原乡。
因为,村庄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融入了我的血脉,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知道,只要根在,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迷失方向;只要根在,我的心中就永远有一片温暖的港湾,永远有一份割舍不断的牵挂。
——————————————————
作者简介:王护君, 笔名山乡村夫。宁夏彭阳县人 ,中国散文协会、中国诗歌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文字爱好者,一个行走在墨香里的性情男子,喜欢在温暖的文字中寻找一种倾心的诗意生活,常有感性文字散见于网络平台和地方报刊并多次获奖。详细住址: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和平小区电话微信同号:15909548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