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青神——虎渡溪之战 作者:唐小虎
2025年6月24日,细雨绵绵,在原凤凰村党支部书记陈保飞陪同下,我驱车来到青神县白果乡原虎渡溪渡口,寻觅那段惊心动魄、鲜为人知的历史。
虎渡溪渡口位于青神县城南3公里的岷江东岸,背靠龙神坳,山势陡峭,连绵不断。曾是井研童家、天云、镇阳及青神天池等乡镇人们通往青神县城的必经之地。这里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1949年12月15日,为解放青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军第三十师八十九团,在师长马宗全率领下,由井研金峰寺挺进青神虎渡溪。沿途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历经艰难险阻,突破敌人重重封锁,抵达前沿阵地瓦子坳。国民党残余势力胡宗南为掩护其主力向西康逃窜,企图阻止解放军渡过岷江,抢先调遣精锐部队两个营的兵力部署在瓦子坳到虎渡溪范围内,构筑起东西10余里的纵深防御带,师部及另一营设防于岷江西岸沙河坝。15日凌晨,人们被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惊醒。“当时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天”,虎渡溪5组村民郑登义(101岁)如是说。解放军告诉老百姓:“不要怕,我们是来解放你们的”。解放军两次进攻瓦子坳,歼灭守敌后,乘胜前进,连续攻下6个山头后,在两河口山受阻。师长马宇全命令一营副营长郝诚率领“七人突击队”奇袭两河口山成功。下午4时总攻龙拖山,二营正面进攻;一营在攻下两河口山后,支援二营,向龙拖山推进;三营九连沿山谷推近,到达主峰龙神坳时,天色已晚,战士们不顾疲劳,不怕牺牲,采用迂回战术向山顶的敌人发起猛攻,占据有利地势的敌人顽固抵抗,最终被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歼灭,取得胜利。晚上10点,龙神坳及山下虎渡溪渡口被我军全部占领。三营八连连长豆金斗和一排排长牛银山带领一排战士10多人乘木船强行渡江,抢占了敌军两岸滩头阵地,后续部队紧紧跟上,呐喊声震天,直扑敌军师部,打乱了敌军指挥系统,敌军四处溃逃。16日拂晓,虎渡溪战斗结束,整个战斗俘敌240多名,毙、伤100余人。解放军六连副指导员刘子明、沈德山等11人壮烈牺牲。“他们被埋葬在龙神坳山顶上,解放后瓮家、天池等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们去扫墓。”郑登义说。直到1974年刘子明、沈德山两烈士被迁至青神县烈士陵园。(其余9名烈士无法查证)。虎渡溪战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青神过程中打响的首场战斗。首战告捷,大长了军民的志气,大灭了国民党残余势力威风。占领虎渡溪渡口、抢占两岸滩头阵地后,解放军又乘胜追击。与大部队汇合直捣国民党残留部队在青神的驻地并将其全部歼灭,青神得以解放。
斗转星移,今日的虎渡溪渡口已物是人非。淹没在“汉阳湖”水中,渡口上崭新的柏油路——青关路明光铮亮,路边花草芬芳,绿树成荫。昔日哪条翻山越岭的必经之道早已弃用,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柏油路。虽经历岁月的洗礼,但仍能从磨平的石板痕迹中感悟当年的叱咤风云。唯有那棵百年黄角树仍巍然屹立在江边,仿佛在给世人讲述那段烟消弥漫的历史。
2025年6月24日于青神
赵文碧,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人,三苏文学社社长、主编,擅长写散文与地方传说,代表作品有《火烧玉蟾寺》、《丞相敬师》等,作品常见于《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江山文学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美篇、百度等。
三苏文学将在每年年底评选当年三苏文学的优秀作者,按投稿量、浏览量、评论数、获精次数、上红榜各占25%,前三名将获得精美荣誉证书及至尊奖杯,并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广泛颁布彰显荣耀,到时可以做现场颁奖活动。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参加、积极支持、互相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