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著名教育思想家及实践家孟国泰先生说:“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风华高级中学高三(35)班的物理教学创新实践,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学生们在讲台上自信地讲解知识,从备课到授课,他们全身心投入,不仅巩固了知识,还提升了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这种“学生主讲,教师辅助”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力。它让我们看到了每个学生都蕴含的巨大潜力,只要给予机会与引导,他们都能成为优秀的“小老师”。

在风华高级中学,一场令人瞩目的教学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而这场变革的主角,正是高三(35)班的全体师生。在这个高考冲刺的关键阶段,该班的物理学科成绩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为全校师生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与启示。
全班 36 名学生,在今年物理学科的高考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叹的答卷:100 分的学生多达 6 人,98 分以上的学生有 20 人,高分率远超预期,班级平均分更是达到了 95 分。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师生携手探索出的一条全新的教学之路,一种充满活力与创新的教学新范式。
在后期复习阶段,该班的物理老师杨老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主动转变角色,将讲台交给了学生。杨老师不仅鼓励学生们站上讲台授课,更是提出愿意用自己的个人工资作为奖励基金,以此来激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这一举措,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瞬间点燃。
学生们在接到任务后,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提前备课,精心制作课件,围绕着物理学科的重点题型与难点知识展开深入研究。从牛顿定律的广泛应用,到电磁学中复杂电路的精细分析,学生们各展所长,用同龄人独特的视角去拆解知识,将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转化为生动易懂的语言,让知识变得更加鲜活。
课堂上,气氛热烈非凡。当学生站上讲台授课时,其他同学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积极地参与其中。他们时而提出问题,时而进行补充,与授课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这种互动式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的思维在碰撞中不断升华,知识在交流中不断巩固。
课后,师生共同复盘,杨老师会对学生的授课进行针对性的点评。他不仅纠正知识偏差,更注重优化学生的授课技巧。这种“学生主讲,教师辅助”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学生们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了知识的传播者。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锻炼了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
学生小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讲好一道题,我反复推演解题思路,这种深入思考让我对物理的理解更透彻。我发现自己在备课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了,而且在给同学们讲解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大有裨益。”
杨老师的创新之举,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桎梏,构建起了一种师生互学、教学相长的新生态。这种生态不仅让学生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也让老师们在教学中有了更多的创新思路。如今,高三(35)班的成功经验已经在年级内得到了广泛推广,越来越多的师生投身于教学创新的实践之中。
风华高级中学的这场教学创新,为学生成长与教学质量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它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也让我们相信,只要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让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风华高级中学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教学奇迹,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通讯:青力、阿鹰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