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是郭检
文/杜淮海
藏身崇山峻岭中的宁水县,五前年实现了村村通公交,从县城到戴岗乡小戴村的四十多里新公路,一个小时就搞定。但是昨夜的一场大暴雨,几处山坡塌方造成了路堵,一个小时才走了一半的行程。
公交车驾驶员很随和,不时地安慰乘客们,还播放音乐缓解大家的情绪。戴二牛当然是急火攻心坐立不安,不与人说话,更不想听什么音乐,早上急的没吃饭还不感觉饿,惦记的全是那五亩六分的西瓜地,绿莹莹、鸭蛋大、挂满藤蔓的,无籽甜西瓜的一个个小瓜纽。
真的是“好事成双,祸不单行”—— 老婆在前天夜里突然喊右腹部疼痛、冷汗直淌,急得戴二牛手足无措,幸亏驻村挂职的副书记郭检很快赶来,连夜开车送到县人民医院。急性阑尾炎穿孔,手术很及时很顺利,病人第二天也就是昨天下午就能下床了。谁想到,昨夜里来了场大暴雨!
“安心把你的太太照顾好,家里的事情有村里和邻居!”郭检等到病人手术做完后才离开医院,临走时语重心长却也不客气地说了戴二牛几句:“结婚后你大事小事什么都不问,只管漂在外面打工,她守在家里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这几天表现表现,做个体贴的好老公!” 戴二牛心中有愧,一个劲地点头称是。
若是在早几年听到这些话,急性子、火爆脾气的戴二牛肯定一蹦三尺高。今非昔比,与前任村民组长的房基地纠纷赢了理,建筑公司胡老板拖欠的打工血汗钱还清了,家里盖起了亮堂堂的三间大瓦房。人总得要摸摸良心,况且他戴二牛并不是一个马大哈和二混混,要不是郭检的三番五次找上门去以法析理、调解化解,那俩个难缠不好惹的家伙,怎么会服服帖帖的认错认账,更不知道拖到猴年马月才能解决。
“到了、到了!”正在想着从不接受吃请、热心肠、一进村就结对帮扶的郭检,同一排坐的老头子推了推戴二牛:“想什么啊?小戴村车站到了!”
五亩六分的西瓜地在东山凹,下了车的戴二牛顾不上先回家,闷着头撒开两手的一阵子猛跑,十来分钟就站在了坡顶上往下看 —— 瓜地没有淹,上方的来水在新挖的一条墒沟里排走了。瓜地的东南边,有六七个人正在加深加宽老墒沟,一个个满身泥浆,裤腿卷到了膝盖,有的戴草帽,有的没有戴,其中两三个还是赤着膊的上阵干活。
戴二牛懵住了,西北边新挖的一条排水墒沟,肯定是昨夜大暴雨的之前突击开挖的,这才保住了瓜地没有淹,保住了挂满藤蔓的小瓜纽!一颗心全落了地,如释重负的戴二牛这才感到又累又渴又饿,全身象散了骨头架,眼睛睁不开想睡觉,一头钻进了坡上的瓜棚里,猛喝了几口二锅头提精神。瓜棚的简易床铺上,杂乱的放着一堆堆衣服,还有快餐面、面包、榨菜和矿泉水等,用不着猜,这是来干活的人自带的。
一贯大大咧咧的戴二牛,此时止不住眼眶湿了,他抬起头细看加深加宽老墒沟的人,是村里的四个干部和俩个邻居。老墒沟半里多长,一溜排的六个人各分一段,郭检在第三个,这一段的土质最硬,若不是穿着“县直机关”篮球赛的蓝背心,黝黑的皮肤和挖沟的熟练,就是个道道地地的庄稼汉。戴二牛立马明白,无论是昨天突击开挖新墒沟,还是正在加深加宽老墒沟,肯定都是郭检的操心和一手安排……
自从老父亲去世以后,想发家致富却又嫌种地不来钱的戴二牛,再没有人管束,一头扎进了县城里作发财梦。没有一门手艺和技术,只能有一顿没一顿的搬砖打工,把五亩六分地扔给了老婆和老妈,种一些靠天收的懒庄稼。三年前,郭检派驻小戴村挂职副书记,好几个晚上赶到县城工地的工棚,与戴二牛谈心拉家常,详细的算了经济和家庭的几笔账,被做通了思想工作的戴二牛拍着胸脯表示,回家种好责任田,让乡亲们刮目相看!
戴二牛也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从打工工地回到村里的第二天,屁股还没有坐热,乡农业服务站的王技术员就找上了门,科技服务、定点指导,手把手的示范,把全家人的信心鼓动的足足。第一年种山药旗开得胜,第二年种甜玉米甜头满满,两年的大丰收收入再加上村委会出面的贷款,戴二牛盖起了三间大瓦房。无地自容的是今年种西瓜,这可是个技术活,不像种山药种甜玉米是大田作物那么好对付,戴二牛压根儿不懂西瓜的栽培。王技术员告诉他土壤的适应性,从深耕播种到幼苗培育,包括重点讲了西瓜纽的娇嫩,长到拳头大以后才不怕大风暴雨,尤其是决不能被水淹,一淹水就会烂掉而颗粒无收。
越想越多,越想越动情,竟然喝光了半瓶“二锅头”的戴二牛,再加上两天在医院的疲劳,一头睡在了床铺上,嘴里不住地嘟哝:“第三个是郭检、第三个是郭检……”
此时戴二牛还不知道郭检几天后就要回检察院了,更不知道郭检之前在幕后的辛勤策划,三顾茅庐请了王技术员做参谋指导,商定了种山药、种甜玉米、种无籽甜西瓜的三年扶贫脱贫计划,并反复要求王技术员不提他一个字。戴二牛最不知道的是,这个星期的周末还有一场特大暴雨,只顾着一门心思在医院里服侍老婆,竟然忘记了收看天气预报。
郭检其实叫郭爱民,三十出头的县检察院检察官,三年前来村挂职,一心扑在如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上。他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大伙儿有事没事都喜欢同他呱呱聊聊,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不喊他书记,都亲切地喊他“郭检察官”,很快就直呼他“郭检”了。
山凹里一丝风都没有,今年立夏后的高温来得快,将近中午的太阳如火炉般烤人,加深加宽老墒沟的干活人挥汗如雨,瓜棚里的戴二牛却鼾声如雷,仍然在不时的嘟哝“第三个是郭检、郭检 ……”
作者简介:
杜淮海,1966年的老三届初中生,先后10年农民和6年工人,高级检察官退休,现任南京市栖霞区检察院关工委专职副主任兼秘书长。作家、诗人、音乐家,当代检察文学研究会会员,《检察文学》杂志首批特约作家,曾任多家媒体的特约通讯员、特约记者,在5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文学文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