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育德,桃李芬芳
◎ 边 际
在荆楚大地的怀抱中,武汉市新洲区徐古街柳河村与邾城街肖桥村,昔日的柳河小学、肖桥小学旧址上,武汉市新洲区弘毅学校拔地而起。这座九年一贯制全日制民办寄宿学校,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在教育的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2018 年,祝亮平夫妇怀揣着教育的热忱与理想,创办了弘毅学校。办学初期,学校师生寥寥,不足 20 人,默默无闻;而到了 2024 年,这里已然生机勃勃,451 名学子在此求学,52 位教职员工辛勤耕耘,学生们品学兼优,综合成绩在区域内名列前茅。一所民办学校,能在短短七年内实现如此华丽的蜕变,其背后的奥秘,恰如祝亮平校长所言——一个“德”字。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要静待花开。”校长祝亮平的话语,饱含着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教育之路,应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似老农耕耘,耐心等待。“不管是公办民办,都是党办的教育。”坚定的信念,让学校始终坚守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在四德(立德树人,德教为先;以德促智,以智养德)教育当中。”这是弘毅学校的教育宣言,也是其前行的指引。
在弘毅学校这片德育的沃土上,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悄然绽放。2022 届毕业生曹同学,曾是新洲区某初中因升学压力而“厌学”的迷途羔羊。初三时,家长怀着给孩子减压的期望,将他转入弘毅学校。在这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与帮助,如温暖的阳光,驱散了他心头的阴霾。在九年级的时光里,他打开心结,重拾信心,于中考的战场上奋力冲刺,最终考入新洲二中,实现了人生的转折。
2023 届毕业生陈同学,初二从其他公办学校转入弘毅学校。彼时的他,在家顶撞父母,饮食习惯不佳,学习成绩也不尽如人意。然而,在弘毅学校的德育熏陶下,“不学礼,无以立”的古训,如晨钟暮鼓,时刻警醒着他。两年时光,他学会了尊重父母、礼敬师长,内心的学习内驱力被点燃,最终如愿考入新洲四中,完成了从懵懂少年到有志青年的蜕变。
同样是 2023 届的毕业生李同学,初二从四川转入。初来之时,他懒散懈怠,对学习兴趣缺缺,因家庭条件优越而娇生惯养,甚至连洗碗这样的小事都不愿做。班主任老师“苦口婆心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谆谆教诲,向他传授弘毅学校的孝悌之道。渐渐地,他懂得了感恩师长与长辈,明白了学习与劳动的意义。最终,他以徐古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新洲一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2024 届毕业生邱同学,七年级从三店中学转入时,是老师们眼中的“打架王”,校园霸凌的倾向令人担忧,学习成绩更是一塌糊涂。但在弘毅学校初中部的三年里,孝悌文化如清泉洗涤心灵,“克己复礼为仁”的教导,让他摒弃了身上的不良习气,变得谦和有礼、与人为善。班主任多次家访,家校紧密合作,唤醒了他的感恩之心,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今年中考,他成功考入新洲二中,实现了从“问题学生”到优秀学子的华丽转身。
还有即将升入五年级的王同学,二年级下学期从江岸区红领巾学校转入。他自幼在长辈的宠溺中长大,动手能力差,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也不理想,被爷爷奶奶称为“见饭愁”。爷爷听闻弘毅学校的办学理念后,毅然将他转入。初入学校,面对有限的办学条件,他虽有不适应,但家人对学校的信任从未动摇。“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两个月后,他便有了显著进步,融入集体,性格开朗,生活习惯大为改观,学习成绩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如今已成为老师眼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弘毅学校,以“德”为根,以“育”为魂,在教育的天地间辛勤耕耘。这里的每一位师生,都是德育诗篇的创作者;每一个故事,都是德育成果的见证。
沁园春·咏弘毅学校
荆楚风光,柳河邾城,弘毅新章。看黉门立本,德育为纲;师心灼灼,育李培棠。学子莘莘,迷途知返,孝悌传承志气昂。春秋度,见桃李争艳,馥郁流芳。
学校如此亮堂,引无数家长心向往。忆初创岁月,师生寥寥;今朝盛景,书声琅琅。以德促学,智德相济,铸就英才绽光芒。期来日,展宏图大业,再谱华章!

(这组图为2025年中考送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