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中的商丘曲艺博物馆
文/赵子敬
图/李见
6月19日上午,笔者与李见驱车来到位于商丘古城陈家大院里的“商丘曲艺博物馆。见到63岁的商丘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孙绍堂。他见我俩到来,笑脸相迎,走进曲艺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挂满了各种曲艺所用乐器。收藏有三四架老艺人用过的古琴、铜锣、大饶镲、三弦、二胡、大鼓、小鼓、竹板、简板等等具全,真是名副其实的曲艺博物馆。
坐下来孙绍堂就开始对我们说:“商丘不仅是古文明发祥地,而且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灵秀独特的地域文化,为商丘的曲艺艺术的形成、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商丘巜曲艺志》记载,可以上溯至古时期巜朱襄氏制琴》、巜葛天氏之乐》和商代的巜大护歌》、巜桑林乐》等。商丘现有曲种20多个,如:坠子、扬琴、大鼓、鱼鼓、花鼓、道情、山东快书、快板书等等。从事曲艺人员2000多人。其中:国家级会员50多人,省级会员80多人,市级会员400多人,商丘是曲艺大市,素有“曲艺之乡”的美誉。
2018年,孙绍堂自筹资金,在睢阳区闫集镇张菜园村商丘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西侧租用民房,自费创办了商丘曲艺博物馆。其宗旨是发掘抢救、征集收藏、整理保护、传承发展曲艺文化。馆展内布置与收藏物品齐备,有曲艺发展简史,曲艺常识、曲艺乐器道具、曲艺磁带光盘、曲艺证书证件、服装书籍等。2018年12月12日正式开馆,免费开放。填补了省内乃至全国市级曲艺博物馆的空白,成为省级标杆,入选“2018年度商丘十件文化大事”,对传承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019年10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商丘曲艺博物馆为支撑,孙绍堂策划发起,成功举办“中国商丘淮海大书场”,该活动被中央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报导。成为立足商丘,面向河南,影响豫鲁苏皖的红色大书场。2020年9月,商丘市委宣传部决定,“2020年商丘首界文化创意展暨归德大书场”在汉梁公园举办,要求商丘曲艺博物馆入驻汉梁公园布展。孙绍堂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加班加点,自费按时圆满完成了布展任务。参观人员络绎不绝,受到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专家组高度赞扬。
22年、23年第二、三届归德红色大书场暨曲艺优秀节目展示分别在宋城影剧院、商丘古城举办。
2024年8月14日,由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商丘曲艺博物馆、睢阳区文化馆承办、孙绍堂策化执行的河南坠子公益展演商丘专场,在宋小庙古村落精彩上演。展演主题为“从公益非遗文化传承到赋能乡村振兴”。2024年9月,商丘曲艺博物馆所有收藏品植入陈家大院展览,创办“宋爱华河南东路坠子传承基地”和殷商曲韵小剧场”等活动的开展,对曲艺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充分发挥了曲艺文化的引领。
2025年,农历正月十三,一年一度的河南宝丰马街书会如期举行,商丘曲艺博物馆组团参加,并支摊献艺,表演有琴书、坠子等二十多个节目,充分展示新吋代商丘曲艺人的精神风貌,迎得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阵阵掌声,并被平顶山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报导。
商丘曲艺博物馆会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昂扬的斗志,面向未来,加强合作,积极培养曲艺人才,营造更好的曲艺家园,组织曲艺文化交流,积极开展公益惠民的展示和展演,推动商丘市曲艺文化快速蓬勃的健康发展,为建设文化名市作出最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李见,1983年毕业于西北新闻学院。系中国摄影学会会员、商丘新闻摄影学会会员,85年为商丘报(商丘日报)、特约记者、虞城县新闻学会原秘书长。
40多年来,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商丘报(商丘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发表文章、图片3000余篇(幅),先后被国内12家报纸、杂志社聘为特约记者、通讯员等。
欢迎扫码联系登录都市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