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之路,亦可星河长明
——致高考落榜生
●宋增先
今天是高考放榜的日子,有人喜,有人忧。有人听到的是蝉鸣聒噪,有人听到的是蛙语丰收。十八、九岁的青年们,若此刻的你正被失落与迷茫裹挟,请别急着否定自己,也别将未来的路过早封死。高考只是人生赛道上的一个弯道,而非终点线。它像一场限时的考试,只能丈量你十年寒窗在课本知识上的积累,却无法定义你的全部。
古往今来,无数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高考失利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继续努力,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并取得成功。
马云,从小到大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都考了两次。1982年,当18岁的马云参加高考的时候,他经历了第一次高考落榜;第二年,马云再次参加高考,再次落榜;直到1984年,第三次高考,勉强被杭州师范学院以专科生录取。
李安,第一年高考,以六分之差无缘大学,第二年高考再度以一分之差落榜。两度落榜让他家感觉到了世界末日。整理好心情之后,李安最后考上艺专影剧科,在他的电影世界里大放光彩。获得三座奥斯卡金像奖、五座英国电影学院奖、四座金球奖、两座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以及两座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孟非,很多人也许不喜欢看《非诚勿扰》,却很喜欢这个光着头的孟爷爷。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孟爷爷也是高考落榜生。1990年,他参加高考。他说:“落榜对我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我坦然面对,也从未想过去复读。干什么不是一样?”和所有年轻人一样,他对社会的艰辛认识不足。落榜后他去深圳打工,结果处处碰壁,不到一个月就回南京了。他意识到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但是他仍然告诫天下落榜的考生:都说知识决定命运、性格决定命运,就是没有听说过高考决定命运。
俞敏洪,所有学习英文的人都应该知道新东方,所有知道新东方的人都应该对俞敏洪老师的生平了如指掌。可他前两年高考英语分别是33分和55分,两次都落榜。第三次高考:1980年的高考开始了,英语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俞敏洪仅仅用了40分钟就交了卷。俞敏洪的英语老师大怒,迎面抽了俞敏洪一耳光,说你一个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结果你自己给毁了。他认为俞敏洪这么快就交卷,肯定没有考好。但是,俞敏洪确实只需要40分钟。高考分数出来以后,俞敏洪的英语是95分,总分387分。最终被北大录取。
张朝阳,搜狐公司的创始人,在高考时也经历了失利,但他坚持不懈,最终在互联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刘强东,京东集团的创始人,在高考时也曾遇到挫折,但他通过不断努力,最终将京东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电商平台。
李彦宏,百度公司的创始人,在高考时同样遭遇了失利,但他没有因此放弃,最终成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高考失利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继续努力,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并取得成功。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精彩从不由一次考试决定。就像四季更迭,春种秋收,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或许此刻的你只是比别人晚熟一些,慢一些,但这并不妨碍你在未来绽放独特的光彩。落榜带来的不仅是挫折,更是一次重新审视自我的契机。当你跳出“必须考上某所大学”的思维定式,会发现人生有无数种可能。你可以选择复读,用一年的沉淀去追逐心中的梦想;也可以踏入社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学习一技之长,职业院校的技术精英、创业浪潮中的弄潮儿,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传奇。我们可以换一个赛道重新出发,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每一条路都有荆棘与鲜花,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勇气重新启程,是否愿意在新的征程中探索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
真正的成长,往往始于直面失败的那一刻。把这次经历当作人生的试金石,它会让你褪去稚嫩,收获坚韧与清醒。那些在深夜里流过的眼泪,那些反复咀嚼的不甘,都会成为你未来披荆斩棘的铠甲。带着这份经历赋予你的力量重新出发,你会比同龄人更早懂得努力的意义,更珍惜每一次机会。
青年们,抬起头来。窗外的梧桐依旧繁茂,头顶的天空依然广阔。高考落榜不是故事的结局,而是你书写传奇的序章。收拾好心情,整理行囊,去拥抱未知的精彩吧。
请相信,人生海海,山山而川,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加强大;那些看似错过的风景,或许正藏着命运为你准备的惊喜。你的未来,自有万种可能。
试卷装订成册的刹那/铁轨正伸向浓雾深处/不必追问哪列火车载着答案/枕木会记住所有跋涉的温度。
你看:野草正在裂缝里写诗/星子坠入夜航船的罗盘/这场未竟的远征啊/连遗憾都闪着珍珠的光泽。
——202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