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台诗界的金粉玉蝶
任文静的诗心与邢台诗坛的蝶变
文/笔架山人
在邢台诗界的星空中,“金粉玉蝶”是一个灵动而独特的存在。这个笔名下的诗人任文静,以教师的身份深耕于教育与创作的双重土壤,其作品如轻盈的蝶翼,在邢台的山水人文间翩跹,既折射出古典诗词的含蓄之美,又融入了现代诗学的哲思之光。作为邢台市诗人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新诗大观》责任编辑,她不仅是本土诗坛的参与者,更是地域文化传承的践行者。本文将从其创作特质、地域文化联结、诗坛角色三个维度,解析这位“金粉玉蝶”如何在邢台诗界绽放独特的文学光芒。
一、诗性特质:微观世界的哲思绽放
任文静的诗歌以“微诗”见长,篇幅短小却意蕴深远,常以自然意象为载体,在方寸之间构建精神宇宙。她的《拱桥》写道:
脊背高高弓起 / 承接日月精华 / 寄托一汪碧水的希望
以拱桥的形态隐喻坚韧与承载,将物理空间转化为生命哲学的意象。《雨》则以:
天空积攒一路风景 / 宣泄内心的感动 / 将所有的爱 / 倾情奉献给大地
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温度,使雨水成为天地交融的媒介。这种“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与邢台诗坛注重“根植生活、关照内心”的传统一脉相承,却又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为地域书写注入新的活力。
她的作品中,自然意象往往与生命体验交织。《蔷薇》以:
绚烂五月浅夏 / 盛开一季忧思爱怜 / 馈赠满藤馨香
将花期与情思并置,在繁华与凋零的辩证中,暗含时光易逝的怅惘。这种对“瞬间与永恒”的思考,既延续了古典诗词的婉约气质,又突破了传统闺阁文学的局限,展现出当代女性诗人对生命本质的追问。
更值得关注的是她的长诗创作。在《五月赞歌——致环卫工人》中,她以炽热的笔触写道:
黄玫瑰盛开的声音 / 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 / 一把竹枝扫帚 / 划破凌晨的梦境 / 奏响劳动的乐章
通过“桔黄”工作服与“黄玫瑰”的意象嫁接,将平凡的劳动者升华为城市的守护者。诗中“酷暑烈日当头 / 穿梭在城市条条道路上 / 寒冬夜幕下 / 依然坚守自己的使命”的描述,既是对邢台四季气候的具象化呈现,又暗合邢襄大地“勤劳坚韧”的精神底色。这种将微观视角与宏观情怀结合的创作,使她的诗歌既有“金粉”的古典韵律,又不失“玉蝶”的现代哲思。
二、地域联结:邢襄文脉的现代转译
邢台作为“太行泉城”,拥有三千年建城史,邢窑白瓷、清风楼、郭守敬等文化符号构成深厚的文脉底色。任文静的诗歌虽未直接以历史地标为题,却在不经意间渗透着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她笔下的“碧水绿柳”“杏花树下”,与邢台七里河、达活泉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拱桥》中“承接日月精华”的意象,亦可视为对邢窑“类银类雪”工艺精神的隐喻——正如邢窑匠人以泥土为载体熔铸时光,诗人以文字为媒介沉淀情感。
作为《新诗大观》的编辑,任文静深度参与邢台诗坛的生态建设。该刊物自1994年创刊以来,已出版140期,成为本土诗人的重要阵地。她在编辑工作中发掘新人、推广佳作,推动邢台诗歌从“自娱自乐”的圈层走向更广阔的公共空间。例如,她编辑的《桃子熟了》一诗:
学校西墙外 / 三行桃树枝叶茂密 / 一嘟噜,一串串 / 艳红的诱惑激穿缝隙 / 挑起鼻梁上的眼镜
将校园生活与季节时序结合,通过“书页上红笔圈起的重点”与“稚嫩笑脸跃进高一级摇篮”的对照,既展现教师视角的日常观察,又暗含对学子成长的期许。这种将教育场景转化为诗歌意象的创作,使地域文化的传承在课堂与诗行间悄然发生。
2024年邢台市诗人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任文静当选为常务副秘书长,她与同仁共同谋划“诗歌强市”目标,通过采风、研讨等活动,将郭守敬的科学精神、邢窑的工匠精神融入诗歌创作。她参与策划的“桃花诗会”“新诗大观研讨会”等活动,推动诗歌与文旅产业结合,例如2025年九龙峡桃花诗会以“诗意太行”为主题,将自然景观与诗歌朗诵结合,吸引游客感受“太行泉城”的文化魅力。
三、诗坛角色: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任文静的创作与邢台诗坛的代际传承紧密相关。在她之前,尧山壁等诗人以革命历史题材和乡土叙事著称,其作品如《滏阳河的女儿》充满时代豪情;而任文静这一代诗人,则更注重个体经验与普世价值的融合。她的《喝一杯酒》以“酿一杯人生的苦酒”为喻,将生活百味凝练为诗,既延续了邢台诗歌“接地气”的传统,又以现代诗的语言解构宏大叙事,展现出“日常即诗”的创作理念。
在邢台诗人协会中,她的双重身份(创作者与组织者)使其成为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作为教师,她将诗歌教育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作为协会骨干,她参与策划诗歌讲座、采风活动,并推动《新诗大观》与新媒体平台的联动。例如,她在编辑工作中特别关注本土诗人对“邢窑白瓷”“清风楼”等文化符号的现代书写,通过刊物专题策划,让古老的文化基因在当代诗歌中焕发新生。
她的实践还体现在对诗歌形式的创新探索。在《夜的温柔》中,她以散文诗的形式写道:
静谧的夜色搁浅心事 / 单纯的灵魂充满魅力 / 厚重的色调愈发真挚 / 婉约潺潺的清溪
将古典诗词的意境与自由诗的节奏结合,营造出朦胧而深邃的美学空间。这种在格律与自由之间的游刃有余,使她的作品既能被传统诗评家认可,又能吸引年轻读者的共鸣。
四、美学价值:金粉玉蝶的文学启示
“金粉玉蝶”这一笔名本身即充满象征意味:“金粉”象征古典诗词的华丽底蕴,“玉蝶”则暗喻现代诗歌的轻灵哲思。任文静的创作恰是这种融合的典范——她的微诗既遵循“起承转合”的传统章法,又以自由的句式打破格律束缚;她的意象既有“鬓边秋”的古典韵味,又不乏“灯如豆”的现代质感。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创新,为地域诗歌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任文静的实践揭示了当代诗人的文化使命:在全球化与城市化的浪潮中,如何守护地域文化的根脉,同时以开放的姿态吸纳多元养分。她的诗歌中,“风后花黏袖”的春日意象与“云收月冷灯如豆”的秋夜图景,既是邢台四季的真实写照,也是人类共通的时间感知;她对“思念”“孤独”等主题的书写,既植根于邢襄大地的风土人情,又超越地域界限,触及普遍的人性共鸣。
她的创作还体现出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在《谎言》一诗中,她以隐喻的方式探讨人性的复杂。通过对“谎言”这一抽象概念的意象化处理,引发读者对真实与虚伪的哲学思考。这种将个体经验升华为社会观察的创作,使她的诗歌在抒情之外更具思想深度。
结语:在传承中蝶变的邢台诗界
任文静以“金粉玉蝶”为邢台诗坛增添了一抹灵动的亮色。她的创作与实践证明,地域诗歌不必困守于古老的范式,而可以通过个体经验的淬炼、现代技法的创新、文化责任的担当,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转化。在她的笔下,邢窑的炉火化作诗句的温度,清风楼的飞檐化为意象的弧度,滏阳河的波涛成为情感的韵律——这些元素共同构成邢台诗歌的新图景:既厚重如千年窑火,又轻盈似蝶舞翩跹。
未来,随着更多如“金粉玉蝶”般的诗人涌现,邢台诗界必将在传承与蝶变中,书写出更加璀璨的文学篇章。她的诗歌不仅是个人精神世界的镜像,更是邢台这座城市文化基因的当代转译,让古老的邢襄大地在诗行中永远保持着青春的脉动与思想的锋芒。
作者简介:闫永江,号笔架山人,现供职于南和县应急管理局,喜欢书法,曾得到白惠臣、薛鸿群等著名书法家亲手传教,受书法家薛国章老先生赏识,被收为入室弟子,性懦好静,不喜欢参加书展比赛等公共活动。
《新诗大观》长期征稿、赠阅启事
《新诗大观》为邢台市诗人协会主办的纯诗歌刊物,逢双月出刊。
《新诗大观》诗刊创刊于1994年,至今已经编辑出版140刊。主要栏目有“特别推荐、诗现场、诗歌发现、散文诗叶、诗歌密码、网络诗文本、诗天纵横、诗歌部落、诗坛撷英、诗人说诗、古韵新声”等。《新诗大观》长期面向国内外征集诗歌相关稿件。
本刊真诚免费赠阅读者,只望读者支付18元/本邮资,增加一本加10元。
投稿邮箱:xsdg1994@163.com
业务联系:13930908446 (同微)
获书通道:13932935519(同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