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那一缕香
七·6班 王梦瑶
早饭后去学校,沿街饭馆和马路边的早餐车飘来的饭菜香,钻入鼻孔,沁入心肺,刺激着我的味觉神经,也将我记忆深处的那一缕香激发出来。
那是一个小雨后的早晨,虽说是春天,阵阵凉意袭来仍然透骨寒凉。淅淅沥沥的雨飘飘洒洒,迷蒙了上学的路。经过一家饭馆,这是我上学的必经之地,每回走到这里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往店里看一眼。噫——一个穿着破烂棉衣的人蹲坐在店门旁的雨棚下,头发凌乱,面前还放着一只碗,空的。我上前走了几步,停下来,他嘴里在喃喃着什么。经过他的人没有给他一个眼神。好可怜的乞讨者!
饭馆的门帘掀开,男老板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把伞,蹲下身子,说:“去我店里吃饭,暖和暖和吧。”乞讨者连忙摆手拒绝。男老板直接拉他站起来——他的腿瘸了,“对不起,我不知道您……”男老板连忙道歉,把伞放进乞讨者手里,转身走了。
我还没缓过神来,男老板左手提一方凳,右手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走来,单凭那香气就知道是碗牛肉面,这一大碗的牛肉面要十八元一碗!把方凳放在乞讨者面前,再把牛肉面放在方凳上,“您慢慢吃,吃完了还有。”“不!不!……”乞讨者连声拒绝着。“没事的,您来到我小店前,就是我们的缘分,你只管吃面。”
乞讨者右手颤抖着,哆哆嗦嗦地抓起筷子,慢慢地送进胡须遮着的嘴里,左手擦着眼睛,泪水流进面碗里,他用双手捧起面碗,把汤全喝光。
男老板又出来了,把一件棉服披在乞讨者身上,说:“这件棉衣送给您了,穿着它能暖和些。以后可以经常来我店里吃饭。”
我以前来店里吃饭时听他给别人说,他三十来岁,家是沂蒙山那边的,光靠种地养活不了一家人,来青岛开个小饭馆,贴补家用。
一碗牛肉面,热乎乎的,温暖了乞讨者的心,也温暖了那个乍暖还寒的春天;沂蒙老区人的淳朴和善良,化作缕缕馨香,装进了这碗牛肉面,至今留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