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由“乌江世界旅游目的地”总规划师陈永康领队,北京世纪千府国际文旅分院院长吴宝昌、文旅规划师王庆勋、北京艺术家北水等文旅专家组成的考察小组走进务川考察。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这里,是仡佬族文明的摇篮,是多彩民族文化绽放的舞台。乌江水系如银练般蜿蜒流淌,孕育出九天母石的神秘传说、龙潭古寨的岁月印记、栗园大草原的辽阔壮美、红叶峡谷的绚烂画卷、石朝天坑的鬼斧神工。

(调研组现场 务川仡佬文化旅游景区)
务川文旅局申艳副局长如数家珍地介绍道:务川的“旅游地理”得天独厚。务川秦属巴郡,汉归涪陵。东与铜仁市相连,北与重庆毗邻。务川的旅居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左右,清朗凉爽,沁人心脾;区内海拔在650-1000米之间,最高峰笋子山海拔1700多米,适合避暑、养生。务川的文化体验异彩纷呈,除本县仡佬族、苗族外,东邻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西与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毗邻,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属少数民族聚集度较高,民族文化形态多样,保留着丰富多元的文化遗存,在地民俗风情多彩。

(调研组现场 九天大道洪渡河景区)
总规划师陈永康对务川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充满期待:民族多样性的优势,丰富了旅游形态,拓展传统观光旅游的边界。旅游飞速发展时代,在好看的风景,都只能是情绪活动的“背景”。深度文旅的“隐性指标”,是需要提供一种“在地生活方式”。少数民族文化,便是提供差异化旅居的优先资源。通过创建“场景化、常态化、长期化”的民族文化生活氛围,游客深度融入本地生活方式而不只是观摩观看;让独特鲜明的民族文化成为核心,而不仅只是点缀。只有让“文化成为主角”,才能成为深度旅行的目的地,其文旅才能带动关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创新”的成功案例不多,大多数乡村的故事很生动,但很少让人感动;很多地方的文化歌舞只是浮于表演、形式化展示,很少关注观众体验,很少走入游客内在情绪,从而疏离了共情,错失了游客情感的深度感受与感动,很难产生常来常住、复购重游。务川有良好的文化场景,在“民族+”的模式上还有很大空间。
"少数民族文化是打造深度文旅的'金钥匙'。"陈永康描绘的愿景令人心驰神往:不再是走马观花的浅尝辄止,而是让游客真正"住进"民族文化里,让独特的民俗风情从舞台表演变成生活日常,让文化从点缀升华为灵魂。

(调研组现场 仡佬族博物馆)
在仡佬文化博物馆,馆长黄素贤向大家介绍了悠久的仡佬族文化:我们馆是全国唯一系统展示仡佬族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景区目前共有藏品1475件,文物藏品1297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件,国家二级文物3件。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蒜头壶、国家二级文物提梁鼎等。仡佬族的文化繁荣,是因早期“工业”与贸易的繁荣。早在殷商时期,仡佬先民就在务川采砂炼丹、繁衍生活,留下了厚重的仡佬文化与丹砂文化。

(调研组现场 仡佬族博物馆)
陈永康表示:以乌江沿线创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除了需要优质生态、品质水源、高质景观,更需要悠久的人文地理,需要以“独特文化”作为核心构建、文化多样性的融合、艺术当代性的串联。文旅产业链的生命长度,来自文化艺术的融合度。融合度越高,关联性越深,生命力越强。文化、艺术、生态、地里的共存共生,才能让“乌江IP”更加鲜明、夺目。乌江的旅游,不能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观光旅游“上船拍照、上岸睡觉”,只有高质旅游,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世界的乌江,一定是充满时代感的、文化多元的、国际化的乌江。

(调研组现场 务川仡佬文化旅游景区)
调研组一行参观了务川九天大道洪渡河、仡佬文化旅游景区及其古寨,在仡佬寨农家院体验了“三幺台”美食,在荷花池剧场聆听了千年历史的声音,感受了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的魅力。务川之行既是调研组对仡佬文化的探秘之旅,更是一次心灵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