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溪流》
(摘录46)
——囊萤映雪的故事
作者:翟 友
主播:书 东

我刚刚上学读书时,正是解放初期那几年,国家百废待兴,农村也是普遍贫穷。我家生活更是困苦,学习条件非常拮据。我当年上学时那个困难的情况,与古代的囊萤映雪相比,虽然境况不一,程度不同,总觉得很有些相似之处。
犹记得读小学二年级时,语文课文里讲过这个故事。囊萤讲的是晋代车胤小时候家中贫困,夏天学习时,就用练囊(布袋)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是讲晋代的孙康,在冬天常常利用雪的白光来读书。还记得当时语文课本中记述了一个凿壁偷光的故事,讲的是汉朝时有个人叫匡衡,家里很穷。他勤奋好学,白天要参加劳动,晚上才能读书学习。但又买不起蜡烛,屋里黑灯瞎火的,他就没法看书了。每到晚上,隔壁邻居家里就点起很多蜡烛,亮亮堂堂的。匡衡在两家之间的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利用这个洞透过来的光读书学习。后来,他终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古代这三位名士的求学情景,既记述了他们家庭经济状况的畸贫畸困,又褒扬了他们的坚韧不拔、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在求学精神上,我与他们没有什么可比之处;而在家庭经济状况上,似乎就没有什么较大的差异了。他们的事情,对我那幼小的心灵,则产生了微微的触动。
我是1956年秋季上小学读书的,学校在老家西石桥村的东南角,与村民老陆家只隔一条胡同,是用一个破烂不堪的五道庙改建的。人们打碎了庙里用草、泥和蔴堆塑成的佛像,用土筐抬出去,扔到庙南几丈外的老陆家坟圈子里,再把垃圾、尘土和蜘蛛网等打扫干净。原本香火冷清的破庙,就变成了热热闹闹的孩子们的小学堂。当我上学时,学校已经有了四个年级,三十几个人挤在一个两间的教室里,是个复式班。估计庙改校是1952年左右的事情。那时我正当四、五岁年龄,整天满街筒子跑着玩儿。人们从庙里往外抬大筐,清理破砖乱土等情景,我似乎也看到过,一直有一些恍惚的记忆。
解放初的中国,经济状况一穷二白,四、五亿人口的大国,文盲就占了大多数。国家要搞建设,就要扫除文盲,兴学办校。农村兴办的好多学校,因为财力枯竭,都是用的这个办法。同时,也还有一个破除迷信的原因。在当时的农村,绝大多数家庭也都被贫穷困扰着。我们家地少人多,家境更是贫困有加,上学条件困窘极了。
刚一上学,家里给我买了一个深色花布书包,一支铅笔和一个32开的作业本。那时候,一支铅笔也就是二三分钱,一个小作业本毛八分钱。即使买这么便宜的文具,对家里来说,也是十分犯怵的,大人们实在没钱哪!穷困家庭的孩子再小,缺什么东西时,也不会哭着喊着向大人要,因为我们是在苦水里长大的,知道家里穷。
写作业时,作业本的正面用完了,就在背面写。背面用完了,就在空档写。再也没地方写了,就在学校发的彩色识图卡片上写,实在没有办法了,才向大人要几分钱,去西边邻村巢家庄的供销合作社买个新作业本,还是正面反面的用。二年级以后,长大一些了,就学着和同学们一块儿买白纸订作业本。供销社卖的白纸都是16开的,我们买回来再把纸裁成32开的,然后用母亲缝衣服的白线,一针一针的缝订成作业本。刚开始我不会订,姐姐就帮着给我订。这样自己买纸订本,比买作业本要省一些钱。
小学三年级以前,学生们都是用铅笔写作业。我的铅笔,用得只剩很短很短的小铅笔头了,还要费力地捏着写。最后铅笔头只剩一小截,实在捏不住了,才换新的。记得因为这个小事,父母亲还夸过我,说我知道节省。那个时候的小学生们,大多数都是这个情况。
那个年代的农村,家家晚上照亮,点的都是小小的煤油灯。四、五寸高偏深棕色的粗磁灯盏上,一颗黄豆粒儿一般大的灯火,给漆黑的屋子带来了微弱的光芒。小学那几年,每天晚上,我们都是在这样的小煤油灯下写作业。每当写完作业,我的鼻孔都被油灯冒的烟熏得黑黑的。这个时候,姐姐总是逗笑地指点着我,对弟弟们说,看看你大哥的黑鼻子眼儿! 尽管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油灯,在那些年也还要节省着用。
小学三年级后,我有了爱看小说的习惯。每当我看书的时间长了一些的时候,父母亲总要提醒我说,快没灯油了,赶紧吹灯睡觉吧!是的,家里有时连买点灯用的煤油的钱都没有。现在看起来如碎屑般的这一类小事,在那时都是天大的事情。
六十多年过去了,回想起那时节,那家境,那情景,父母亲面对着我们这一群苦哈哈的儿女,心里当时肯定有剜心般的痛楚; 而于今天的我,却有蜂蜜般的甘甜,并将久久地甜在心里!
2018年“六一”儿童节前后拟
作者:翟 友,微信名:闲云野鹤。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退休。曾任昌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山海关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秦皇岛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主播:曹淑东,网名:书东,中学高级教师。酷爱读书和朗诵。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朗诵委员会副秘书长,秦皇岛朗诵艺术团副团长,“京津冀头条”编辑部“秦皇岛头条”主播。在河北省文研会举办的“红色记忆 百年风华”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朗诵活动中荣获“最美诵读者金奖”;在桃李文化传媒直播同题诵读《寻找心中那片落叶》一文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愿用甜美灵动的声音,诠释生活的美好,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挚爱。2024年度荣获“都市头条先进工作者” 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