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有你们真好(上)
——写在“赵康印象”后面的话
我在书香文学传承社“南京头条”上刊发的随笔《他的好我一直记得——赵康印象》,从2025年6月11日到6月21日,前后分六篇,也是六个章节刊发完了。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一是网络平台受字数的限制,字数太多了会发不过去,要把一篇文章分成好几段,才能发的编辑老师。二是文章太长了,读者读起来会很费劲,会有一种厌倦感。三是也想给大家留一点念想,你就会继续浏览我的文章了,看看最后的结果如何。
我把这篇文章的第一章节发在朋友圈时,写了这样一段话:“很早就想写他,却不知道从何写起。他的好我一直记得,认识他以后,才认识了我的老伴,才有了我们这四十多年的幸福生活。”可以说,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话,不管赵康怎么想,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
我的这篇随笔2024年4月份,就在手机上写好了,因为不知道该不该写,不知道该不该发,就一直拖了一年多。今年刚好是我们认识的五十年,把这篇随笔发在网络平台上,就算是为了纪念这段难忘的岁月吧。我和赵康这些年里都在各忙各的,见面少了,感情自然就淡了。在那个通讯手段落后,没有手机的年代里,我们就是见过几次,也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所以,我和赵康的照片,都是1976和1977年时拍的黑白照片。
我的这篇随笔在书香文学传承社上刊发后,我的亲朋好友们纷纷点赞、写评论,谈了他们的看法和感受。我看到这些以后,心里真的很感动,有你们真好!知我者、懂我者、爱我者非你们莫属!
赵南方是我的老伙计,从1970年8月,我们一起招工到铁路上工作,到后来都住在大明宫铁路小区,我们一直走到了今天。还有朱西安、李宝成、王斌秦、浮长安等老同事和好朋友人,他们也是亲眼目睹了我这几十年,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如何走过来的。其中的酸甜苦辣,其中的爱恨情仇,我们都共同经历过。正如赵南方在评论区里所说:“曾经的经过历历在目,曾经的意气风发成为回忆。时间就是一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三原工务段的岁月,宜古村线路领工区的记忆,现在同我们的容颜一样变了模样,但存在心底的情谊永远闪着光辉。”
赵南方说得真好!我们那么多老伙计中,我和他还有侯发华、王斌秦、尹雁鸣等人,算是现在还能经常见到的人了。正像“南京头条”的编辑老师韦玉英(米叶树)老师为我的文章配的歌曲,由张新华、刘新圈作词,石焱作曲,刘和刚演唱的歌曲《你还有多少老朋友》歌中唱得那样:“多少背影已被遗忘,多少人一去不再回头,茫茫人海我们四处漂泊,而今谁还陪在你左右?……”韦玉英老师选配的这首歌曲,真的是恰到好处,为我的这篇文章增色不少。再一次感谢韦玉英老师!炎炎夏日,您收稿、编稿、发稿真的很辛苦。您为所有作者的文章配音乐、配图片都很用心!谢谢!谢谢!有你真好!
小保是我的好朋友,也是赵康的好朋友。1973年,他们是一块从三线分到工务段的工作的。他们俩在工务段专案组时,还一起去偏远地区外调过。我也是在认识赵康后,才认识他的。都说无 巧不成书,我和他都没有想到,在多年以后,我老伴在西安客运段当列车员时,成了他手下的一个兵。他是西安客运段西安到延安车队的党支部书记,我老伴是西延五组的一名员工。
我老伴是1979年接她老爸的班到西安建筑段工作的建筑段和工务段一样,都属于铁路上的重体力劳动单位。铁路局后来把建筑段和工务段的女工,大部分都调到了西安客运段、西安车站、咸阳车务段等适合女工工作的单位。她调到客运段后,先后走过武昌、广州、成都、铜川、延安等多条线路。她上班时已经二十三岁了,车班的人不论大小都管她叫老米,她50岁那年退休时,工龄才二十七年。我比她大六岁,四十二年的工龄让她很是羡慕。每一年给退休职工涨工资时,她都会说,要是能把我的工龄让给她几年就好了,她要是有三十多年的工龄,退休工资就会比现在多很多。
小保在单位上工作时,就喜欢和我老伴开玩笑。我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就让我老伴把这篇文章也发在她的朋友圈里。小保有我老伴的微信,他在朋友圈里看到这篇文章后,每一篇都会点赞和写评论。他在评论区里写到:“质朴实诚是赵康的风格,现在较难遇到这样的朋友。我也曾是大程专用线的养路工,第二次欣赏玉伟兄的佳作,受益匪浅。”他在看到“赵康印象之六”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在评论区里写到:“嘿,老米!嫁给玉伟,你这选择真是太对了!你俩在一起,那就是幸福的代名词。不管是自己的付出,还是别人的给予,都要心怀感激。看到你俩这么恩爱,真是让人感动!”
刘玉伟,2025年6月24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