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游土家村寨(上)
——湖南旅游之四
文/刘玉伟
湖南是一个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份,我们那天上午游览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的墨戎苗寨后,下午又来到位于永顺县大坝乡的双凤土家村寨。这是一个坐落在海拔800多米的山冈上的土家族村寨,是永顺县猛洞河景区的景点之一。
那天,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朝着双凤村缓慢的向上行驶。也许是旅游淡季,也许是才开发不久的景区,路上的车辆和行人都不多。但是,作为土家族小伙的导游阿龙来说,他一路上高兴地是合不拢嘴,他虽说不是这个村寨的人,但来到土家族村寨,他就像是回到了家一样。
那天天气有点阴,但对于我们来说,这天气比炎阳高照更凉快。走上高高的台阶,双凤村的门楼映入眼帘,也是那么的高大气派。走进门楼,迎面是两只凤凰展翅高飞的雕塑,这就是双凤村的标志。在景区广场中央,有一个圆形的玻璃栈道,玻璃下面是万丈深渊,栏杆外面,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群山,近处是被绿树覆盖的浅坡深沟。我们几个开始走上玻璃栈道,都不敢朝脚下看,真的有点头晕。过了一会儿,一个个在玻璃栈道上都可以轻松地摆着各种姿势拍照。
我们跟着双凤村的向导,一边听她讲解,一边沿着山坡坡边上的道路,朝村寨里走去。这条道路旁边,也有几条下到山下的栈道。那几条栈道很深,似乎看不到下边,我们就在台阶上拍了几张照片,就赶紧跟着大部队,朝景区里面走去。
双凤土家族村寨里有96户,325人,均为土家族,以彭、田两姓为主,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土家族民俗文化村之一,还保留着土家族最原始的民族文化特点。1956年,已故著名民族学家潘光旦来到这里考察,发现这是一个民俗文化保存完整的山寨,这里的语言、习俗、建筑、民间文化等非常有特点,双凤村为确立土家族成为单一民族提供了重要的佐证,被社会各界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双凤村位于永顺县西南部的九龙山之巅,距县城15公里,总面积4.27平方公里。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隐蔽在大山深处的双凤村,还一直延续着,自古以来土家村寨散处溪谷,所居必择山峻的居住特点。村寨四周山峦环抱,古木参天,其中有保护树群2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你要是站在高处鸟瞰双凤全境,状若双凤叠翅,故取名“双栖凤”简称“双凤”。据文献记载,双凤自李唐建村,历200余代,传1300多年。正像村里的宣传标语写得那样:双凤展翅,百鸟齐舞,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我们走在双凤村寨里,不论是有人接待的景点,还是没有人的土家小院,都让我们感到这里民风淳朴,民族风情浓郁。我们偶尔遇到的村民,也是那样的善良热情。有一家村民开的小卖部,里面有烟酒饮料,油盐酱醋等日用品。一问瓶装纯净水的价格,和山下面超市里的也差不多。村寨里也很干净,绿树成荫,有花有草,真是一个不错的避暑的好地方。
双凤土家村寨是2015年中国土司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在土家族被认定为单一民族过程中,做出过“土家文化传承千年不断,民族图腾象征功不可没”的贡献,因此,双凤土家村寨被众多民族家、民俗学专家公认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双凤土家村寨只所以会被称为“中国土家第一村”,土家女儿田心桃功不可没。田心桃1928年4月出生在永顺县大坝乡溶里村,其外祖母是苗族,祖父母是土家族,她退休前是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她曾任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委员、九三学社新乡市委秘书长、新乡市人大常委、市政协委员,曾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多位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中央电视台《见证》节目,中央民族报等多家媒体都对她进行过专题报道。1950年她作为中共中央中南局少数民族的代表,在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时,她向党中央提出了“自己是土家族,并且请求确认土家族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建议,因此,她是最早提出土家族为单一民族的土家族人,她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人”、“土家报春花”。2019年11月5日,她因病在张家界的桑植县去世,享年92岁。双凤村为了纪念她,在景区里建了“心桃广场”,广场面积约600平米,她那座高1.6米,按她真人大小比例铸成的铜像,也耸立在广场上。铜像充分展示了那个时候,田心桃的精神风貌,也让她继续守护着她一生热恋的土家族村寨。
刘玉伟,2025年6月24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