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毕春生,男,1972年10月出生,山东巨野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90年从军入伍,毕业于山东济南陆军学院,2000年转业到巨野县科技局工作至今,自幼热爱文学,特别对诗歌、散文、新闻报道情有独钟。个人爱好主要是写作、旅游、书法和健身运动。
天 亮了 文/毕春生
一、乡村的夜夕阳像一颗熟透的柿子,缓缓沉入西山背后。李德福直起酸痛的腰,用粗糙的手背抹了把额头的汗水。田里的玉米秆已经收割完毕,整齐地码在田埂旁,散发着干燥的植物香气。
"老头子,回来吃饭了!"张桂芳的声音通过老年手机从远处传来,穿透暮色。李德福应了一声,扛起锄头往家走。他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在土路上摇晃。路边的杨树叶子被风一吹,沙沙作响,像是在跟他打招呼。农家小院里的灯已经亮了,张桂芳正在厨房忙活,锅铲碰撞的声音和饭菜的香气一起飘出来。李德福把锄头靠在墙角,在水龙头下洗了把脸。冰凉的地下水让他打了个激灵,一天的疲惫似乎也被冲走了些。
"今天收成不错。"李德福坐在院子里的矮凳上,开始剥下午刚摘回来的甜玉米。八个一袋,一袋10元,打算明天去集镇售卖。张桂芳端着一盘炒青菜和一碟咸菜走出来:"先垫垫肚子,粥还在熬着。"她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坐到李德福旁边,也开始剥玉米。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村里的闲事——王家的媳妇生了二胎,是女孩;村东头的老杨头病了,儿子从县城回来看他;明天镇上赶集,得去买些日用品。话题琐碎,却透着生活的温度。
粥熬好了,稠稠的小米粥冒着热气。李德福就着咸菜喝了两大碗,满足地打了个饱嗝。电视机里放着新闻联播,但他和张桂芳都没怎么认真看,只是听着声音,手里的活计不停。晚上八点半,村里的灯光已经稀疏。李德福打了个哈欠:"睡吧,明天还要早起赶集呢。"张桂芳点点头,收拾好碗筷。两人洗漱完毕,躺在床上。窗外虫鸣阵阵,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李德福很快打起了呼噜,张桂芳在黑暗中笑了笑,也闭上了眼睛。乡村的夜,安静得能听见星星眨眼的声音。
二、小县城的夜县城中心的商业街华灯初上。周明牵着妻子林梅的手,在人群中穿行。街道两旁的店铺灯火通明,音响里播放着时下流行的歌曲,促销员站在门口卖力吆喝。
"吃麻辣烫怎么样?"林梅指着路边一家小店,门口排着长队。周明看了看表:"行,不过电影九点二十开场,得抓紧时间。"他们排了十五分钟队,终于等到两个位置。
小店不过二十平米,挤了十几张桌子,人声鼎沸。麻辣烫的香气混合着汗味、啤酒味,形成一种独特的热闹氛围。
"听说老刘家闺女考上公务员了?"林梅一边往碗里加辣椒一边问。周明点点头:"县教育局,挺不错的职位。"他是县一中的语文老师,对教育系统的事情门清。"咱们房贷还有多少年?"林梅突然问。"十五年。"周明苦笑,"不过工资会涨的,别担心。"邻桌几个年轻人正在大声讨论最新款的手机,言语间满是羡慕。另一边的中年夫妇安静地吃着,偶尔交流几句。周明环顾四周,心想这就是小城市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却又忍不住向往更多。
电影院里放映的是一部国产爱情片,上座率不错。黑暗中,周明感觉到林梅靠了过来,他轻轻握住她的手。银幕上的男女主角在雨中拥吻,后排传来几声轻笑和窃窃私语。电影散场已经十一点多,街上的人少了许多。
周明和林梅慢慢往家走,路过一家还在营业的奶茶店,买了两杯热饮。"明天周末,可以睡个懒觉。"林梅笑着说。周明点点头,但心里知道生物钟会让他在六点半准时醒来。教书十年,他已经习惯了早起的节奏,哪怕周末也不例外。他们的家在县城边缘的一个小区,五年前买的,三室一厅。进门时,楼下的麻将馆还在营业,哗啦啦的洗牌声隐约可闻。洗漱完毕,林梅很快睡着了。周明靠在床头看了会儿书,眼皮开始打架。他关掉台灯,窗外的霓虹灯透过窗帘,在天花板上投下变幻的光影。县城的夜,在半梦半醒间流淌。
三、都市的夜上海陆家嘴的高楼灯火通明,宛如白昼。
陈雅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将最后一份方案发送给客户。办公室里的同事已经走了大半,只剩下几个项目组的成员还在加班。
"总算搞定了!"对面的小李伸了个懒腰,"雅姐,去喝一杯?"陈雅看了看表,凌晨十二点半。她犹豫了一下:"行吧,明天周末。"他们去了附近一家会员制酒吧。推门而入,震耳欲聋的音乐扑面而来。昏暗的灯光下,衣着光鲜的男女们举杯畅饮,谈笑风生。空气中混合着酒精、香水和荷尔蒙的气息。
"陈总监!"一个西装笔挺的男人走过来,"这么巧?"陈雅认出了对方是上个月合作过的客户,微笑着举杯示意。几杯酒下肚,话题从工作转到生活,再转到各自的留学经历和投资计划。每个人都表现得光鲜亮丽,言语间却暗藏较量。"我最近在静安寺那边看了套公寓别墅,首付就要八百多万。"男人晃着酒杯,状似随意地说。陈雅笑了笑:"那地段确实不错。"她没有提及自己租住的房子每月租金就要一万二,而房贷压力会更大。凌晨两点,酒吧气氛达到高潮。小李已经喝得有些多,拉着新认识的女孩子跳舞。
陈雅坐在角落,突然感到一阵疲惫。她打开手机,朋友圈里有人晒孩子在公园玩耍的照片,有人分享乡村旅行的风景,还有各种微商广告和心灵鸡汤。多么割裂的世界,她想。同一片天空下,人们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雅姐,续摊去KTV吗?"小李红着脸问。陈雅摇摇头:"你们去吧,我明天还有事。"走出酒吧,夜风让她清醒了些。打车软件显示排队需要等待二十分钟,她决定走一段路。街道上依然车水马龙,便利店灯火通明,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穿梭。这就是不夜城,永远充满活力,也永远让人停不下来。
回到家已经凌晨三点多。陈雅卸了妆,站在淋浴下让热水冲刷身体。镜子里的女人眼角有了细纹,眼神疲惫却依然锐利。她敷上面膜,躺在床上刷了会儿手机,却怎么也睡不着。都市的夜,在失眠中显得格外漫长。
四、天亮了东方泛起鱼肚白时,李德福已经起床了。他轻手轻脚地穿好衣服,没有吵醒还在熟睡的张桂芳。院子里,公鸡开始打鸣,此起彼伏。他扛起锄头往田里走。晨露打湿了布鞋,凉丝丝的很舒服。路上遇到几个同样早起的村民,互相点头致意。
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泥土和植物的气息。县城的小区里,周明的生物钟准时在六点半将他唤醒。他悄悄起床,换上运动服出门跑步。街道上环卫工人正在清扫,早餐摊开始营业,热气腾腾的包子香气弥漫在晨雾中。
上海的公寓里,陈雅终于迷迷糊糊睡着了。她的手机屏幕还亮着,显示着未读的工作邮件。窗外,城市已经开始苏醒,但对她来说,夜晚才刚刚结束。太阳完全升起来了,金色的阳光洒在大地上。村庄里炊烟袅袅,县城街道车流渐密,都市高楼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天亮了,新的一天开始了。不同世界的人们,继续着各自的生活轨迹,在中国这幅巨大的画卷上,描绘着属于自己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