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语录(29)
张泊君
掌灯时分,空气像凝固了,把白日的一切,像草垛一样垛起,星光灿烂,农村人视而不见,是天庭的事儿,与过日子无关,吃饱穿暖,有钱花,孩子老婆热炕头,管他冬夏与春秋。
八大娘在煤油灯下,正给一个近尺长的泥塑上色,泥塑姿容雄伟,后背的红色令旗,火焰般升腾,银盔银甲,一看便是穿白小将,绝不是芬塑的红脸关公,原来是赵云,刘备去东吴相亲,由赵云保驾护航,八娘也想让赵云保佑芬相亲成功。灯光下赵云格外精神,宛如一尊银月,喷洒着光辉,八娘正挥动彩笔之时,听房门咣当一声,料想八大伯回家了,一看八大伯这身打扮,绅士风度,心里一惊,差点没认出来,像民国的大亨,要不是大黄狗抢先一步进屋,真给八大娘吓一大跳。
八大伯把手中的洋面口袋稳稳当当地放在炕沿里面,摘下紫围脖,挂在幔杆,脱下大衣,挂在抬手山墙的洋钉上,嘱咐八大娘把窗帘拉严实,八大伯把大黄狗撵出去,顺手把外房门关紧插上门栓。
八大娘很紧张,腾一下,把棉鞋甩了,跳上炕,按照八大伯的吩咐做了,屋里相当神秘,俨然鬼子要进村扫荡,家里来了地工,八大伯把煤油灯端放回墙台,俩人回腿团坐在炕沿边,头朝里,映着灯光,先给八大娘看这一沓相片:这是弟弟家的房子,职工住宅,一间半房,侄子梦生结婚在小里间住,婚房布置的跟大花轿似的,扣箱、炕柜、三铺三盖、大花被面的凤凰都要飞出来了,牡丹花开得鲜艳,八大娘不住的夸着被面色气正宗;这是芬的新房,高山家是干部住宅,大三间房,芬住西头一间,皮箱、立柜、写字台、炕柜,这炕柜分上下两部分,下半部分可以装衣服、杂物,上半部分是四铺四盖,柜门嵌着玻璃,画上喜雀登枝,湖中泛舟,亭台楼榭,小径通幽的,八大娘倍喜欢,在画画方面,那可是家传,天生的对色彩感兴趣。这是……那是……总之,一一介绍一遍,当八大伯指着身边的大背头,场部领导说:“他的级别相当咱们县的县委书记,要是在军队就相当奇袭白虎团的团长,瘸书记跟他比,那得甩几条街!”说着哈喇子都淌出来了,那豁牙子兜不住兴头了!
八大娘顺手递给擦脸毛巾,八大伯没等擦呢,解开红绳,从洋面口袋里掏出十双尼龙袜子,一块条绒布匹,又从玉米碴子里,拿出两瓶倒扣的高粱酒,还好,一点没洒,取出了那一沓一千元的绵阳票子,八大娘顿时惊呆了?忙问:“那里弄来这些钱?”“这不是芬的聘礼么!”八大伯一五一十地把芬嫁人, 办喜事儿的经过,给八大娘讲了一遍。八大娘说:“也好,亲上加亲,大姑姐是弟媳,小山又哥一个,将来没纷争。”说着,八大娘又去给保家仙,换一柱香,用牙磕开高粱酒瓶子盖,给老祖宗倒了半碗白酒,划一根洋火,点燃水酒,也让列祖列宗喝上王家的喜酒 。
这几日,八大娘一直在老祖宗面前,祈祷,希望老祖宗保佑芬的婚事儿,保佑这个弟弟别骗人!就是因为这家谱,再加上八大伯的老一辈人也是唱二人转的,这个弟弟才捋杆爬上来,寻到了一爷公孙,年轻时来屯子,认亲走动一次,可是热情,到屯子里又亲近,又放风筝的,跟屯子里人打成一片,没觉得这个弟弟是个骗子,但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社会上的事儿,得加点小心才是。
时间已到夜半,八大娘问:“老头子,你还饿不饿?不行,吃个玉米饼子,倒碗开水,就咸菜吃一口,打打尖。”“不用了,睡觉吧!”八大伯这几日肚子里装满油水和喜悦,已经不知道饥饿了,再说夜也深了,也体谅八大娘的辛苦。
吹灯了,八大娘说:“屯子里人这几日议论纷纷,说啥的都有。咱得低调点,别穿大衣围脖了,换上过去的褂子,免得别人嫉妒。”八大伯提一下被子说:“咱们目前是村中的首富了,就是咱们公社也不见得能有几户人家积攒一千元钱。”俩人面朝黑漆漆的家织布窗帘,仰面进入梦乡了,只有柜盖上那个赵子龙,闪耀着月亮般的眼神。
八大娘和衣而睡了,梦见芬给她打电话了,说那边好,八大娘笑得咯咯的,把熟睡的八大伯笑醒了,急忙推醒她,她又转过身,睡去了,不一会儿,牙咬的嘎嘣响,八大伯又推醒她,八大娘说:“梦见芬回家了,给她烙的牛庄馅饼,吃的正香呢!被你一把推醒了。”
窗帘蒙得太严实了,晨光都没钻进来,外边大亮了,直到小白猪饿的跳出猪圈,来拱房门,才知道睡过头了,八大娘说:“快起来吧,这要是被人堵被窝子,多让人笑话,都老夫老妻的还恋炕头。”八大伯忙起来,换上旧衣服,旧毡鞋,八大娘急忙找个旧棉袄,从底襟拆开一角,把一沓钱,藏进来,再缝合好,简直是天衣无缝了,放在扣箱底层,把大衣和围脖,叠得板板正正的,用布包好,放在旧棉袄上,尼龙袜子和条绒布匹放在中层,上面放些碎布口袋,锁上大铜锁,去灶堂生火做饭,八大伯出门打扫庭院,唰唰的扫帚声,响彻前张烧锅屯的上空。
吃罢早饭,没人喊上工,八大伯拴好木爬犁,爬犁上放稳磨盘大的柳条筐,又放一个小挎筐和片镐,肩拉着拇指粗的麻绳子,去东山中兴河对岸刨柳条扎(ZHA四声)子,虽然雪全化净了,如今,拉动起来格外轻快,人逢喜事精神爽。行走更房前,见三豁牙子正向八大伯打招呼:“八叔,咋回来就不闲着,你昨夜穿的大衣、围脖呢?穿那一身多帅啊!”“王八羔子操的,他妈的巴子的,你真属穆桂英的,阵阵少不了你!”三豁牙子窃笑着,那笑声从络腮胡子飞出来。
原来三豁牙子那天傍晚,从更房子借走磨刀石和砂轮,回家磨杀猪刀,两块大石头太沉了,压得他没来得及跟八大伯搭话,再说这把杀猪刀,三豁牙子拿它当宝贝,这是大潮冒着枪林弹雨从胡子头季查手里夺来的,杀死胡子,那可不是一般的事儿,民国那时候,也是前张烧锅屯立屯之宝,平时上山打猎又用来防身,三豁牙子帮助大潮照看重病母亲七天七夜,又拿一斗小米换来的,有情有义的宝物,三豁牙子用它杀猪宰羊宰牛,飞快飞快的,常言道:“木匠斧子,瓦匠刀,跑腿子行李,大姑娘腰。这四件宝物谁都怕碰,加之三豁牙子这把杀猪刀,防身干活两不误,所以他照一眼,就匆忙回屋了。咱说鸟飞还有个影呢!更况是一个大活人呢!八大伯低头微笑,拉着爬犁,奔东山去了。
出屯子了,田间的毛道,能清晰看到来往行人的脚印,天蓝了,暖阳了,大地翻浆了,东山中兴河上升腾着白茫茫的雾气,在更远的山坡上,有一群羊在舔舐着枯叶,羊群像云朵一样前进,不用猜,牧羊人一定是南屯的大裤裆。河水淙淙地流着,把爬犁放下,找个窄处,迈过对岸,刨柳条扎子。
农村人土里刨食,打的粮食也不是金豆子,自古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填饱肚子,又要考虑生柴取暖,春天捡豆扎,夏天削杨树枝子,秋天用搧刀耪蒿杆子,冬天刨柳条扎子,是过日子人家必须要做的,八大伯抡起镐头,不一会儿,收获一片横七竖八的战利品,不一会儿,羊群围拢过来了,只见大裤裆喊:“八哥,歇歇吧!都聘姑娘了,有钱花了。”“那有的事呀,净开玩笑!你放多少只羊啊?”八大伯想把话头岔开,大裤裆提高吊门,嗷嗷喊着:“我们屯子一个姑娘,嫁到北安农场,过彩礼两千元,老丈人得了一千元,农场富余有钱 ,比咱们这破地方好过。咱这地方彩礼不过千八百的。”八大伯心里一惊,心想我家的事儿,咋都知道了呢!那时候,一千元是一个大钱,职工工资一个月一十八元五角,干部工程师也就是三十二元六角。去掉一年的花销,几乎没有余钱,全国上下都支援国家建设,毫无怨言。
羊群远走了,太阳偏西了,小西北风飕飕刮来了,听到屯子里鸡鸭鹅狗乱叫了,肚子都在要食物了,两只鹤鸟在上空徘徊,夕阳的余晖,涂抹着金色的翅膀,染红了狭窄的河流,虽不甚宽阔,很悲壮,两只鹤鸟从东南盘旋一圈,又飞过八大伯头顶,映在田野上巨大的影子像大飞机一样,没有一丝呻吟,只是默默飞翔,看来是哀莫大于心死,鸟也以这种方式进行抗拒奋争。
八大伯一小筐一小筐跨过河岸,装满岗尖一大柳条筐,回拉爬犁就有些吃力了,爬犁拉出两道深沟,满筐的柳条楂子像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在土道上匍匐前行,横垄地拉辊子,一步一个坎,累得满头大汗,走走停停,如果是雪地那就好,不用费劲,用一点力气,爬犁会呲溜呲溜的滑行,这不是有钱了么!人越有,还想有,心劲大,认可成为大地的纤夫,但内心合计,明个可不来了,浑身累抽了。
猛抬头见两只乌鸦正站在水泥杆的高压线上,向八大伯哇哇嘎嘎叫着,那语声仿佛是大背头领导和弟弟在闲聊,似乎谈论的是非很恐怖,八大伯的心弦发颤,好像整个天空大地都在抖动,乌鸦并不飞翔,像望风景一样瞧着他,谈论着他,直至西方的火烧云烧上房顶了,烧红了八大伯的头发,烧的他弯腰弓背的身影消失在冰凉的晚风中,到屯子里得走近路,从后院进家,正好柴火栏子在房后,必须路过四娘门前,巧遇四娘收拾晾晒的衣物,四娘内心很不是滋味,本想低头拿衣物快速进屋,不愿跟八大伯搭话,谁知八大伯这回有钱了,芬又嫁个好人家了,有点自负了,搭话道:“他四娘!”四娘扭头回一句:“死鬼,什么时候回来的,不是去农场发大财去了么?”八大伯真后悔没披那件大衣,没套上紫围脖。不然让她瞧瞧曾经的白马王子。“昨夜里回来的!没等说完来呢,房门关上了。本来年轻时俩人青梅竹马的,本该成为一对美满姻缘,被吕老爷子给拆散了。
八大伯和四娘的对话被张军长隔窗听见了,也看见他头顶冒汗,脑袋开锅一样,这孩子有眼力见,急忙穿上鞋,快步跑出屋外,帮八大伯拉旱爬犁了。
年轻人就是有劲儿,牤牛犊子一样使着憨力,很快就帮八大伯拉进家,并帮着垛好码好,这活儿干得漂亮利索。忙完了,八大伯问问生产队都有啥农活,是不是要刨苞米楂子,是不是该送粪了。张军长说自己已经不在生产队务农了,公社中心校下调令了,安排他在屯子里当老师,教小学一二年级。八大伯连连点头说:“好,好呀,太好了!”
张军长说完,跑回家了。
八大伯匆匆忙忙的回前院,进屋,见八大娘正在烧火温水,,忙说:“大军,当老师了,教咱们屯子里的孩子。”八大娘直起腰板说:“谁说的?上哪儿教去,哪有校舍呀!净扒瞎!”八大伯岔开话茬:“如果芬在家,也能去教书,水平超过他。”八大娘往灶坑添一口柴火,用炉钩子钩钩火苗,用力把炉钩子扔在灶台旁,提高嗓门道:“别做梦了,八先生!那得多大的雨点能砸到咱们头上啊!”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
张泊君,大连人,生于黑龙江省拜泉县。当代隐士 诗人 战略思想者 首倡大宇宙观 融合社会 设计时代 。出身世家(永平府迁安县)现任北京央美青藤美术美展主任。诗歌发表于时代诗歌网,散文、 小说创作颇丰,教书育人为人生乐趣,自由贤达亦世事秉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