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周胜,南宁东师实验学校总校长、广西天色食品公司总顾问,广西新派作文研究院执行院长、广西父母亲讲堂主任、《香港文艺》签约作家、湖南科技学院创业导师、中国管理科学院客座教授
《科学饮水指南》
——解锁健康补水的正确姿势
罗周胜
在生命的长河中,水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它不仅是生命的起源,更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转的基石。然而,我们真的会喝水吗?看似简单的饮水行为,背后却蕴含着诸多科学知识,掌握正确的饮水方法,才能让身体充分吸收水分,收获健康。
人体就像一座精密的工厂,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燃料”。人体约70%的组成部分是水,它参与着体内几乎所有的生理活动。血液中大量的水分负责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滋养每一个细胞;消化液中的水分帮助分解食物,让营养被充分吸收;关节腔中的水起到润滑作用,保证身体活动的灵活顺畅;而肾脏则依靠水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的废物和毒素。一旦身体缺水,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就像机器缺少了润滑油,运转逐渐变得艰难。
水的神奇功效远不止维持基本的生理活动。它还是预防疾病的天然“良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充足的水分摄入能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有效预防心脏病和中风;在骨骼健康方面,水参与了骨质的代谢过程,有助于维持骨骼的强度和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水还能改善身体的内环境,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环境,对白血病和淋巴瘤等疾病的预防也有一定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水作为天然利尿剂,能促进体内多余盐分和水分的排出,帮助稳定血压;此外,睡前适量饮水,能促进身体分泌褪黑激素,调节睡眠节律,缓解失眠问题;在情绪调节上,水有助于维持大脑中血清素的稳定供应,让我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减轻抑郁情绪。
科学的饮水方法至关重要。首先,要明确饮水≠饮料。可乐、果汁、奶茶等饮品虽然口感诱人,但其中添加的大量糖分、色素和添加剂,不仅不能有效补充水分,还会增加身体负担。我们需要的是最纯粹的“生命之水”——白开水或矿泉水,它们能直接被身体吸收利用,满足日常的水分需求。
其次,饮水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常常忘记喝水,等到口渴才想起补充水分,其实此时身体已经处于轻度缺水状态。我们应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每天主动喝 8 - 10 杯水(约 1500 - 2000 毫升),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早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温开水,能唤醒沉睡的肠胃,促进新陈代谢;上午和下午每隔 1 - 2 小时喝一杯水,及时补充因呼吸、出汗流失的水分;晚上睡前半小时适量饮水,但不宜过多,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再者,要注意饮水的温度。很多人喜欢喝冰镇饮料,在炎热的夏天图一时凉爽,但冰冷的饮品进入体内,会让脾胃承受巨大的负担。脾胃需要消耗大量的阳气将冰冷的液体转化为适合人体的温度,长期饮用冰水,会导致脾胃虚寒,影响消化功能,还可能损伤肾脏。所以,口渴时应选择 30 - 40℃的温开水,这个温度接近人体体温,既能快速被吸收,又不会刺激肠胃。
此外,不同人群的饮水需求也有所差异。运动爱好者在运动前后和过程中都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并且可以适当补充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孕妇和哺乳期女性由于身体代谢加快,对水分的需求更高;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口渴的感知不敏感,更要主动饮水,防止因缺水引发疾病。
水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礼物,科学饮水是我们关爱自己身体的重要方式。从现在开始,摒弃不良的饮水习惯,按照科学的方法喝水补水,让身体时刻保持水润状态,拥抱健康活力的生活。
鲁不格于高新二路中学
2025.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