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诗书画,散淡赛芦花——津门诗书画大家哈佩先生追忆
文/郁三阳
今年5月3日,我在《头条新闻》上看到《哈佩先生书画研讨会在津成功举办》的消息,不禁回想起20多年前有幸与哈老结识接触的日子……
2003年,我在一次书画展览会上结识了身材高挑、谈吐不凡的李文祥先生。他是一名律师,也是一位书画家。他告诉我,他是津门诗书画家哈佩先生的姑爷。哈老在天津书画界是享有盛名的书画大家,也是解放前国内最具权威的书画组织“湖社画会”仅存的一名成员。我带着十分好奇和仰慕的心情,敲响了哈佩先生家的大门。
走进哈老的居所,才知道老人因车祸已在床上瘫痪了20年,但他以顽强的毅力每日临池不辍,进行大量诗、书、画创作。哈老告诉我,他是苏州人,自幼在北京师从著名文人黄佩华先生,系统学习诗书画,后参加了“湖社画会”,取号“莲湖”。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为著名画家惠孝同先生的一幅山水画《浔阳江图》题写了一首诗:"灯前清泪滴枇杷,屈指江天客路赊,我正多愁感沦落,一丸凉月上芦花”。这首题诗当时技惊四座,从此众人对年轻的哈佩刮目相看,惠先生破格收他为入室弟子,并介绍他参加了中国画学研究会。中年落魄定居天津后,惠先生特意为哈佩写了一封信,推荐给书法巨擘吴玉如先生,成为他的得意门生。
哈老一生不事张扬,不善奉迎。当时北京荣宝斋经理侯恺和中国艺术院院长、《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李希凡都是他过从甚密的老朋友和老至亲。可是数十年来他从未麻烦过他们,对金钱利禄从不恋慕。他的一首诗就是他内心独白的生动坦露:“饮瓢箪食此心安,只识清贫骨相寒,何必繁华劳梦想,慢开醒眼过邯郸。”
有媒体报道称:"哈老堪称津门诗、书、画大家,但他从不以名人老者自居,即使瘫痪在床,凡有书画展,特别是义卖捐赠等社会公益活动,他都不吝笔墨,让家人送到主办单位。”1997年香港回归,有关部门举办书画展,他欣然赋诗一首:“寸土归华夏,人民不可欺,青天何懔懔,高挂五星旗。”挥笔写好后送到主办单位。澳门回归时,他又写道:“伟业中兴日,欢腾九九年,澳门归故国,朗朗见晴天。”看到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他写道:“国能存两制,奇策史无前,富农缘富国,端念邓公贤。”为纪念抗战胜利他作诗一首:“水远山路重,长征夜枕戈,红旗飘万里,高唱大风歌。”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时,他又写道:"正义援朝鲜,雄狮入战云,万言能直谏,谁似大将军。"这些诗作都是他摔伤后,躺在病榻上写成的,正如他在诗作中所写:"可奈灯昏人静夜,又听急雨洒窗花"。
采访过程中,我特别对哈老与红学大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凡之间数十年的深厚友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与张景来先生在《今晚报》文艺副刊上联合撰写了一篇题为《哈佩与李希凡》的文章。文章刊登后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反响,并为日后的纪念哈老从艺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发挥了舆论先行的作用。

为了弘扬哈佩先生的艺术风范,我将哈老的艺术造诣及其淡泊明志的思想境界,汇报给时任河北区政协主席张林先先生,得到了他的高度重视。2004年9月10日,河北区政协联合天津市文联、天津市书协、天津市美协在天津美术馆召开了《哈佩先生从艺80周年诗书画艺术研讨会》。市领导张再旺、石坚,市书协主席王学仲,以及侯恺、李希凡等津门40余名书画家应邀参加。大家对哈老的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对他德艺双馨的人生境界感动不已。

2005年2月,享年90岁的哈老不幸离世后,由李希凡主编作序,冯其庸先生题写书名的《哈佩遗墨》正式出版发行,使广大读者进一步领略了哈佩先生的艺术风采……
撰稿:郁三阳
责编:许壮楣
排版:王苠
微刊推广:五子天地文艺创作社推广群
致文友
《都市头条》五子天地专栏上线以来,深受文友崇爱,大家踊跃投稿。现浏览量达2000多万,关注人数达1.1万人,在此向大家表示深深地敬意。为了更好为大家服务,特做如下调整:
1、凡投稿作品须经编辑审核,自投稿两日后由收稿编辑通知作者是否通过。若投稿通过,自通过十日左右予以刊发。刊发后由主编负责告知。
2、所投作品一但发表,按平台考核规定,,赞20+,评论15+,会被系统自动推荐为精华,点击量超40000,将被系统推荐为红榜,点击量超过70000将被系统推荐热点,点赞超百人,阅读量超过100000,均可参加每季纸媒刊登的评选,一但入选纸媒刊物刊登,如需要留存刊物缴纳5本纸媒刊物的成本费。
3、以上须知完全采取自愿原则,《都市头条》五子天地专栏欢迎您踊跃投稿。此须知自公布之日起予以执行。
五子天地文化传媒工作室
於2025年6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