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盖吉忠
老物件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它镌刻着多少人美好的回忆和过往。老物件随着岁月的变迁,时代的更替,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可是它带来的精神滋养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永恒的记忆。
在生产队时期,饲养员使用过的马灯,生产队用过的石磨;农户用过的大笸箩,做饭用的风车;农村使用过的煤油灯……这些老物件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令人久久回味。
这些老物件里有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发挥着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作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远载入史册。这些老物件浓缩了时代精华,倾诉着曾经的辉煌,带着人们在时空穿越中重温那段历史、创业之路、逐梦之路,让刻骨铭心的记忆与时代精神相互激荡。想起这些,让人们默默拭泪。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物件为什么如此有吸引力?又何以引人共情?一个重要原因正在于,这些物品留存着时光的印记,镌刻着人们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定格着精神坐标,能够勾起人们对以前发生的事的大胆想象,如石子投入湖中泛起阵阵涟漪。当老物件以鲜活的方式呈现,人们便大胆地猜测,勾起了对先人的怀念,前人在那种环境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使人们油然而生敬意。
当我看到老物件,心里产生了别样的情,这种情深入骨髓。当我拿起老物件,能触摸我心灵最柔软的部位,感怀旧时光,抚今追昔,睹物思人、思家国、思变迁、细细咀嚼时代的沧海桑田,完成了与前人的隔空对话。
老物件未必是真文物,却同样拥有随时光流逝而愈显珍贵的“文物价值”。在庆安县,广播电视局退休干部李铁庆,为了使民间的老物件得以传承,积极筹措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创办“陈年往事纪念馆”,他的这种做法得到了社会广大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目前收集到了很多文物,这些文物有字画、票证,还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竹篮、编织筐、瓮、坛、壶、碗、碟、杯、盏等物品。这些老物件都是人们常见常用的生活用品,成为时代的标志。历经时代的变迁,曾经没人稀罕的寻常物,竟然派生出新的文化底蕴。
老物件是独特的,也因此富有灵韵。它启示后人,千篇一律往往湮没于时光洪流,唯有个性化、有内涵,方能深入人心。从实际体验看,无论是常用的小物件,还是领略古村落遗存,那些历史遗物,都闪烁着时代光芒,能瞬间感动人心。遴选有代表性的文物,并以现代时尚呈现给人们,那么它带给人们是无尽的思念。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近年来,收集老物件已成为社会生活的一种时尚,看到老物件,好像时光倒流,回到从前的岁月,仿佛看到从前人们生活的艰难岁月,以及对美好往事的期盼。
重拾过去的时光,聆听老物件的故事,老物件完成了使命,但是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人们的生活确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看到那些不熟悉的老物件,仍然会产生留恋之情。
作者简介:
盖吉忠,黑龙江省庆安县大罗镇中学高级教师。北林区作协会员,小说、散文、诗歌发表在《绥化晚报》《伊春日报》《北极光》《青年文学家》《中国作家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