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合君老师|中篇小说 《三换亲》连载(之十)第23—25章
二十三
陈积德喝足了酒,说了些自我夸耀的话,老婆在一旁嘟囔他:“你别太高兴了,那六百块钱的媒礼得赶快拿到手里才是。”
“当然了,夜长梦多嘛!我这就催他们赶快过门。”
马上结婚,三家都有这个愿望,但心里也有矛盾。像黄老汉,既想把儿媳妇马上娶过来,又觉得闺女年龄小,想让王家晚两年再娶。明知道王大妈是不会同意的。陈积德分头跑了各家,最后同意,三家娶亲的日子都定在腊月三十。
定在腊月三十,一是和过年赶在一块,新年喜事一起操办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可以充分准备:布置喜房,做嫁妆,做衣服等。
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考虑。一天,王大妈对陈积德说:“女孩年龄小,不符合法定结婚年龄,领不上结婚证,怎么办?”
陈积德说:“这不用犯愁,不拿结婚证就结婚的有的是。婚结罢啦,生米做成熟饭,没人追究就罢,有人追究,咱是事实婚姻,顶多补办个手续,罚两个钱。再说,现在的事,只要一请场,给当官的送上礼,也就给瞒下啦,再不然,请请管户籍的,改一下年龄不就过去啦?何况阴历腊月三十,又到了阳历的九三年啦,孩子又大了一岁。”
王大妈说:“也是个理。”
陈积德又把各家应该操办的东西简单地提示了提示,并提醒王大妈多给闺女操办些陪送。王大妈都一一地答应了下来。
二十四
王大妈买了些木料请了三个木工。一连干了十多天,
院子里摆放着组合柜、菜橱、方桌、写字台、椅子等家具。油漆工正在忙着上漆、粘画。粘好画的家具明亮耀眼,花鸟虫鱼活灵活现。
“大婶,您闺女,您女婿一定说您一辈子好,看,您给闺女陪送这么多的嫁妆。”油漆工一边粘画一边说。
“哎,别提啦,他兄妹俩的这场喜事快把我难死啦,光这还不行,还得买电视机、缝纫机、电冰箱、洗衣机……您大叔死得早,他不操心啦,剩下我一个妇道人家真难啊!”
“这操办陪送的钱都是小燕的见面礼吧?”
“还提呢,见面礼,谁见她一个啦?我家几年攒了两千多块钱,给了胜刚一千块,剩下的全用在了她身上,又给亲戚借了一千块,还托人在银行贷了一千元。还不够呢!"
“胜刚能同意把钱都给小燕?”
“不给她,她不走啊!小燕不走,胜刚也娶不成啊。胜刚说啦,东西是人治的,只要能把桂花娶到家,以后再还吧!”
木工们继续忙碌着。
二十五
郑大妈为了让儿媳妇来了乐意,腾出了三间堂屋,用涂料涂得雪白,贴上图画,又请人扎上顶棚,挂上帐子,房间格外美丽。
郑大妈还买了高级被面,弹了新棉花,又请了四个中年妇女帮助套被褥。大家嘻嘻哈哈的。
二嫂心灵手巧,把新棉绒铺在被里上,摁摁是否均匀,又从兜里掏出几粒芝麻,让周围的人看了看,欲往棉绒上撒,大婶在一旁说:“郑勤,您二嫂子给你套被子,还专门带了芝麻。”
郑勤不明白什么意思。
二嫂说:“撒,撒芝麻,生的孩子带鸡巴。”她一边唱着,一边把芝麻撒在棉绒上。
“看,你二嫂子祝愿你结婚后多子多福,还不感谢感谢你二嫂子。”大婶说着,引起大家一阵大笑。
“哎,老封建,迷信,我才不相信它呢。”郑勤在一旁说。
“什么封建迷信的?这是老传统。”二大娘说。
“哎,你就撒那俩芝麻?”二婶说。
“俩?现在上级只准一对夫妇生一个孩,俩,还不满够他的吗?”又一阵欢快的笑声。只有郑芳在一旁绷着嘴没笑。
大娘在一旁看着郑芳说:“这,都是为你哥哥套的。你的呢?啥时候套?”
“我,不给俺哥争。给辆自行车就行,嫁妆不要,衣服多少有点就行。”
郑大妈插话说:“闺女的风格高。”
“一看你陪送的东西少,你家新客又不高兴,给你气受。”二嫂看着郑芳打趣说。
“新客?哼,我去了,就满对得起他啦,还要求陪送呢?受气的还不知道是谁呢?”
郑大妈在一旁瞪了郑芳一眼。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