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看自然环境变化影响人类生存
原创: 卢华南
自然环境保护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长期从事考古工作,从大量的考察中发现惊人的环境变化,已影响到人类的生活。请先看济源区域以下现象:
1.济源市境内的孔山、邵原、下冶、大峪、王屋等地发现很多8000万年的硅化木化石(松木),说明当时树木茂盛,环境适宜人类居住,可现在有的是光秃秃的山。
2.在明代李濂《游王屋山记》中记载:“观轩辕黄帝御爱松。”陈贵《游王屋山记》中曰:“南天门东合抱大松,枝干盘结,古怪如虬,松下石刻轩辕御爱松。围合抱不住,步止北天门,见古松10数株环列成行,俨如侍卫,皆千百年上物也。”从两篇文中可知王屋山天坛顶有几十株大松树,其中一棵大三围,叫轩辕松。可现在除了几颗小松逢棱和半山腰林场引种的小松树外,再没有松树的影子。
3.阳台宫内的玉皇阁,有8根冲天大柱,高11米,均胸围4.6米,松杉木质,据记载:四根遗物属明代(1569年间),采伐于九芝岭。现在九芝岭上除了几年前栽的小树外,没有这么大的松杉树种。
4.济源过去山绿林茂,野兽成群出没,经常伤人咬畜。解放后政府组织打狼,保护人们生命财产,现在野兽已没踪影,尽管偶尔露面却少得可怜。
5.济源过去称“水乡”,境内河流常年有水,过沟踏扎石。时过50年的今天,河流干涸,地下水严重下降,天旱缺水影响人民的生活。五龙口汉代的曹魏古栈道,表明沁河过去水深浪大。1940年朱德出太行去洛阳和卫立煌谈判,出山口过沁河是坐船而渡。而现在沁河两岸人们来往根本不再坐船,很多地方已出现断流。过去梨林区域的地是有名的下湿地,地下水向外冒,冬天结冰可滑场。可现在的地成了干裂地块,地下水位严重下降。
6.过去刮风感觉是清凉的,现在刮风夹带沙尘,间或还有沙尘暴天气,声音怒号,灰尘满天。
7.近几十年的毁林开荒,羊啃植被,地表温度增加3度,雨量减少,年降雨量比30年前少降350毫米,如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丘岭150年内就可荒漠化,平原在250年后可变成沙漠,这是不适应人生活的信号。
以上情况说明:600年之中我们的居住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看全国和世界自然变化情况:
2012年6月19日,我考察了祖国大西北的甘肃、青海、等地。观看了昆仑山、天山、祁连山、河西走廊、古西域风光、戈壁滩大沙漠等。使我大吃一惊,古人的尸骨和墓穴构件,不断被风吹出暴露荒野。联系到历史上西域诸国的繁荣,国王多次派人到汉朝、唐代的都城西安朝贡;古丝绸之路上的城镇繁华和商人的艰辛已无踪影;金昌古城、交河故城、楼兰古国、索阳关、玉门关等城池从汉代以后逐渐被风沙掩埋;地下的沃土被厚厚的大沙颗覆盖。风沙不断侵蚀着绿州,绿州在被侵蚀中减少和消失,沙进人退,出现一大片不毛之地。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荒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27.9%,每一年风沙吞噬一个中等县的面积(2460平方公里)。唐代诗人王之涣《出塞》中一句名言: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说玉门关以西是荒凉的,春风吹不到变不绿。而今沙漠已从玉门关移到甘肃的武威和内蒙的中卫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了。时间仅过了1300余年,荒漠向东推进了1000多公里。在附近5年内,乌拉盖河干涸了,1300多平方公里的草原被沙化了。平均每年有20个湖泊被消失,就连中国最美的草原---满都宝力格也被沙漠侵蚀中。
按照这个风沙侵蚀速度,中国有1860个县市,再有2000年都可全部荒漠化。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自然变化规律。现在虽然有人工(栽防护林)进行水土保持,地面上秦岭、太行等山的阻挡,可延续风沙侵蚀的时间,最终荒漠是要来的。现在很多地方已出现山石裸露、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风起沙飞的情况。这是沙漠化的前奏,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满足现状,要提前想办法阻挡风沙的入侵,保护我们绿色美好的庄园。
在地球的南北纬度50度以内,大沙漠从西向东延伸。从地势上看,我国首当其中,是目前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从历史上已被沙漠化,如: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尼日尔、利比亚、埃及、沙特阿拉伯、伊朗、阿富汗、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以及我国的新疆、甘肃、青海等地。该地区虽被沙漠化,但地下有丰富的石油、煤、天然气、硅化木等资源。足以说明这些地方在远古时期植物茂盛、动物众多、非常适应人类居住的地方。
近些年来,极端天气(狂风12级升到17级、暴雨、干旱、高温)加大,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2条。1.环境污染排发量大。2.地球离太阳近。两种原因结合,造成极端天气多。
就我们住的河南济源地方直接感受来说,上世纪60年代气温超过35度的天气不多,而现在达到42度,五十年间增加7度,平均每年增加0.14度(以往百年为0.3度、有的学者认为百年升0.6)。大前年气温印度达到51度,热死800余人;前年蒙古达49度;去年从北极到海南达39度22天;今天不到伏天40度已好几天了。温度升高加快己成不爭的事实,去年联合国气象会议也做出相同的结论。
按这样速度,按全球平均气温计算,每百年增加1.3度,再有2400年,地球气温可达350度。
在这个温度下,地上没有水源、植物絕迹、人类被迫在地下生存。到时地球环境已无法让人类继续生存。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没有计算机,我为了计算一连串的复杂数据,曾打坏2个算盘,演了三麻袋的稿纸,算出地球消亡的年代,还有57亿年。而地球温度达到350度还有37亿年,原计划人类这时离开,而现在大约只有2400年了,提前了36.76亿年。如按我们当地情况计算,剩2200年了。人类过早的离开养育我们的地球,是个大悲剧。
因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公转一圈,椭圆轨道要稍微缩短、自转速度略微降低、地核发电量减少、地磁也随着减少。这几种变化很慢很小,在几千年内才有差毫。如珊瑚化石的年轮圈数,可以证明地球公转的圈在缩小,现在一年是365天6 时13分53秒,上古时不同时期的一年有386、425、441、475等天。
现在地球离太阳越来越近,每一年的时间在减少,我们已感受到温度在增高、冰川在融化,极端天气增多,动植物在变异等,这些都是地球的离心力缩小(推力),向心力加大(引力)的缘故。
就目前情况来看,卫星已经上天,人类已经登到地球的卫星——月亮之上。通过观测,月亮上不适应人类生活。有人说:到离太阳近的水星、金星上去。答:否。这条路走不通,因为这两个星上干旱严重,且先于地球回到太阳上溶化灭亡,他们上面没有活力,比地球上情况还糟糕,人类是不能去的。
离地球远的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等,情况怎样呢?现在人类观测结果有限。但我通过天体运行推算,这些星体是可以适应人类生活的。由于它们依次随地球后回太阳上,时差8000万年——3亿年。
温度升高加剧,人类无法生活不用怕,我已考察出一条出路。计算依次在星球上面生活,先到火星上(和地球2000年前一样),待火星上(8000年后)不能生活后,再到木星上。待木星上不能生活后,再到达天王星上,以此类推。从离开地球43亿年后,人类可迁银河系中某星球上去生活。
从这一星球上至另一星球上去生活,代价是高昂的,不可能地球的人都能到达,只能有一部分精英能上去,大部分人就在地球上等死(也可能科学技术发达,条件好了人类全部迁移)。人类只要保留一部分,就能保留人种繁衍不绝。不过等待地球灭亡时间很长,而由于温度增高,人类无法生活,最大限度还有2200年或更长至2400年离开地球。
我们不必杞人忧天,都能寿终寝安,愉快的享受生活。现在离2400后的人类一代远着呢!即便是他们将来和地球一起殉葬,这是遇到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实属无奈。
面对紧迫的人类生存压力,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和平共处、不要爭斗伤人,幸福生活,珍惜生命和环境,延缓人类离开地球的时间,是每个有生命人的希望。
在47年前我当农民时,看地质学,发掘宝藏。为了解决疑惑,又学天文、考古、地震等20余门专业知识,探讨《天体运行和地震的关系》,骑自行车环绕地球一圈自西向东考察,穿越28个国家,发现200余项自然规律。其中一项是地球:一向太阳靠近。二环境恶化。再有2400年温度达到350度,人类无法生存,需转移到火星上,定居8000年依次离开太阳系。
为了追求科学,探讨宇宙,为人类未來发展着想,当时没有计算机,用坏了二个算盘,演了三麻包稿纸。曾写了《荒漠化向我们走来》、《地球从那里来到那里藏去》、《地球毁灭了人类将向那里去》、《对极端天气形成的原因和对策》等文,还出版了25本专著,给有关单位写了2000余项建言,大多采纳实施,推动社会发展。
我于去年中新网11月8日报道中得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日前再次做出“预言”,称地球变成火球,人类可能在2600年前就会灭绝。我看后非常高兴,终于等到有人和我有相同的观点看法,遇到了知己人了!
记者胡少兵同志在媒体上,看了有关两方面的研究报道,写了《中英两国天体物理学家计算相同》的文章,社会影响很大。
我和霍金俩对人类发生灾难的时间研究基本上一致,有了知己同路人,有共同的理想和解决的办法。尽管有人不理解,但我两互相证实了一个人类生存的规律,以便早做准备,减少损失。我原准备去英国同他交流,因经费、语言欠缺沒有起程,现在万分后悔!向英国政府发了《沉痛悼念霍金先生逝世》的唁电!
有深入研究的人可网上搜看:《七大州的形成和恐龙灭亡》、《天体引力和地震的关系》 《地球毁灭了人类将去哪里》、《对极端天气形成的原因和对策》、 《构建世界大同和谐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 《济源历史上的自然灾害》、《济源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地球南北纬度60以上地区不会发生大地震》,13年后己被中科院张健仁、陈德玉专家率领的南极考察队所证实;他33年前考察的《人类祖先复齿龙化石》被认定;他30年前发现的《4000年前的锅巴》一文助安微申遗成功等。如不信可在网上看《卢化南对地学的贡献》、《神奇的预测人》、《济源人为北京首都做出特殊贡献》、《巨大贡献飘天外探讨火星立新功》、《济源的絲绸之路》、《和王宇燕市长不谋而合》、《济源人的科技创新观点引领世界》、《人类灵魂的认识三个层次》、《江水先暖鸭先知》、《火星深处的灭火器》、《土砖和比洋专家靠譜》、《和小三的恋情》、《成绩源于勤奋》、《亏对家里人2》、《太行山诉说和卢化南的恋情》、《青藏高原是如何形成的》等重大理论解决方法和将产生重大效益。书中有载,众人皆有口碑做证。
以上事实证明,环境正在恶化,影响人民的生命和生活,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着想,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重点是绿化造林,因为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涵养水分,利于动物栖息,挡风固沙,阻止环境的恶化和漫延,使我们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之中。
河南济源文物局卢化南
20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