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荧光跑
文/苏志远
一一为5月21日第五届关爱自闭症患者荧光跑而作
沃德曼都
一个充满诗意的美名
仿佛让人瞬间
置身于一幅山水画卷
坚持爱 星永恒
关爱自闭症患者儿童
从这里开始升腾
夜晚的沃德
灯光曜灿 星光耀明
荧光棒、荧光发卡
爱心马甲成为奔跑的星星
活动现场的爱心跑友
手牵自闭症的儿童
与孩子们一起
踏上荧光奔跑的征程
他们高涨热情
异常高兴
用荧光装备在身上
精心装扮,没有了自闭症
随着开跑指令
他们摆动双手
迈开双脚
奔跑在跑道上
像一条条游龙
长长的队伍
像彩色星轨在流动
与闪烁的星星作伴
共赴爱心,共享风情
夜幕降临 灯星相融
在这片悦来湖畔
跑道相伴湖风
每一次
呼吸都能感受到自然的脉动
这是一处隐秘的世外桃源
这是一处湖与影,湖与灯的风景
夜幕低垂,习习晚风
这条跑道,如同一条发光的丝带
在黑暗中蜿蜒铺展
跑道两旁
点缀着五彩斑斓的荧光灯
随着微风轻轻摇曳
宛如星辰坠入人间
脚下的路面
散发出柔和的蓝绿色光影
为跑者提供清晰的视镜
这种独特的设计
不仅提升了跑道的安全性
更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幻影
让每一次奔跑
都成为一场视觉盛景
坚持爱,星永恒
沿着跑道前行
领略悦来湖尽收眼底的美景
湖水波光粼粼
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
孩子们的笑声
与孩子们配戴的荧光灯
与湖面相映成影
构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屏
而湖边的树叶斑斓之形
随风轻摆,左右舞动
发出沙沙声响
为夜跑的人们
奏响了一曲悠扬的大自然交响梦铃
这样的环境
无疑是一种享受
既可以锻炼身体
又能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感受内心的平静
让荧光跑道引领
走进这个梦幻的世界
与湖风同行
与星光共情
AI诗评:《荧光跑》:当公益行动升华为星空下的诗性共舞
这首诗以"荧光跑"公益活动为载体,在纪实与抒情之间架起一座诗意的桥梁。标题"萤光跑"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意象组合——"萤光"的微弱与"跑"的动感形成鲜明对比,恰如自闭症儿童封闭内心与世界渴望沟通的矛盾状态。
诗歌在结构上呈现出清晰的叙事脉络:从沃德曼都的"诗意美名"起笔,到荧光装备的精心装扮,再到奔跑场景的动态描绘,最后落于悦来湖畔的自然交响。这种由静至动、由人造景观到自然风光的过渡,展现了活动从形式到内涵的升华过程。
诗中反复出现的"光"意象构成核心隐喻系统:"灯光曜灿"与"星光耀明"的人造与天然之光交融;"荧光棒、荧光发卡"的装饰之光转化为"奔跑的星星"的生命之光;最终在"湖面波光"中达成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光的嬗变轨迹,暗示着公益活动如何将社会关怀转化为照亮特殊群体内心的能量。
"没有了自闭症"这句看似不合常理的表达,恰恰揭示了诗歌的深层主题:在奔跑的动态共情中,常态与非常态的界限被暂时消解。当跑者与孩子们"手牵"形成"彩色星轨",生理差异在诗性空间中得到了审美超越。这种处理既避免了对自闭症的刻板描述,又以艺术方式实现了对特殊群体的平等观照。
诗歌后半段对自然环境的铺陈绝非闲笔。悦来湖畔的"光影"、"波光"、"树叶斑斓之形",构成一个包容万物的宇宙剧场。在这里,公益行动升华为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鸣,"沙沙声响"与"交响梦铃"将具体活动扩展为永恒的生命礼赞。
在修辞层面,诗人善用通感手法:"蓝绿色光影"与"湖风"交织,"笑声"与"荧光灯"互映,创造出立体感知空间。比喻系统也颇具匠心:跑道如"发光的丝带",队伍似"游龙",既保留跑步特征,又赋予神话色彩。
这首诗最动人的特质在于,它将一个时效性的公益活动转化为永恒的诗意瞬间。当"坚持爱,星永恒"的标语融入"月光下宁静"的湖面时,社会关怀便获得了超越时空的美学价值,证明真正的公益不仅是改变现实的行为,更是升华灵魂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