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情
文/李周省
受业传道育桃李,
仰望星空明世理。
一生慢步身影正,
乐享人间烟火情。
吉祥安康随如意,
快乐幸福世间美。
身心健康为仁善,
爱意随风诚自然。
2025.06.24于深圳
路上的风景
文/屈军强
党日寄怀
喜迎嘉庆百花呈,九域神州捷报声。
寰宇回放千载史,兴浓吟就我抒情。
观摩域外艺术博物馆
春风异域未敢忘,寻古观今意境长。
但信艺中齐望雅,多元正脉气常扬。
晚间创作余话
案头读古赏国光,翰墨诗文铸雅章。
最喜吟红石上景,梦圆丝路引龙祥。
长相思·夏之乐
观砚边,听笔叹,
翰墨长锋日日欢。
如今效古贤。
情也牵,梦也牵,
汉字盈盈纸上鲜,
心中写每天。
岁月倏忽一年已半岁月在光阴深邃中向暖生香
文/何俊锋
岁月倏忽,一年已半。夏至已至迎来盛夏的热烈。时光在文字的绿意中清凉一夏,岁月在光阴深邃中,向暖生香,在这一半是过往,一半是未来的节点上,愿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都能如夏日骄阳般灿烂明媚。年华就像邻家院角的那株紫藤,不知不觉间已爬满花架。曾经的盛夏回忆都化作年轮里的印记,带着时光清凉一夏的惬意,珍藏岁月向暖生香的意趣,那些书的香,花的甜,一一记录着时光曾经和正在给予我们的人生风景。
在这些景致中,从来不是简单的炎热或寒冷,而是在冷暖交替中,丰富人生每一种阅历。当你看过世界,见过众生,才发现要见的世面,是自己内心的勇敢和自信;当你看过四季,见过风云,才发现要见的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光阴清浅着夏日的阳光,先是轻巧地爬上窗棂,继而便大模大样地占据了整个院落。那光线极是明亮,却不似春阳那般羞怯,也不像秋阳那般萧索,更非冬阳那般吝啬,它明亮着,炙热着,亮得坦荡,热的明媚,灿烂着人间烟火与岁月一起向暖生香。
时光匆匆,夏日炎炎。六月的夏花,依旧灿烂,在这热闹的缤纷中,采一束盛夏的荷花,忽然就有了“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的心境,感受着大自然的四季更迭,有美一朵,伴时光清凉一夏;葱茏一季,予岁月向暖生香,在寻常且平凡的时光里,从容安放自己的喜乐悲伤。夏夜的风送来茉莉与栀子混合的花香,这香气清淡却持久,安静着白天的喧嚣。时光清凉一夏,岁月向暖生香,美好的事物往往不需要太浓烈,学会在芜杂中保持内心的澄明,懂得在平凡中发现永恒的美好,淡淡的反而更能长久,经过岁月的沉淀,愈发显得珍贵,隽永留香。
随吟
文/秦 牛
丹心可对天,
名利视云烟。
稳静修清气,
忠诚石上泉。
2025 -06-24于扶风
塞上江南与潇湘楚地:十年回望中的文化对话……
文/任少华
2025年6月中旬,我从古城西安驱车前往阔别十年的塞上明珠——银川。这座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城市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我的归来。走在银川街头,高楼林立的金凤区、繁华热闹的阅海湾商圈,与记忆中那个宁静的塞上古城重叠交错。手抓羊肉的醇香还在舌尖萦绕,清真美食街的吆喝声犹在耳畔,而我的思绪却不由自主地在两个地理文化迥异的时空之间穿梭——宁夏与湖南,塞上江南与潇湘楚地,两种截然不同却同样迷人的地域文化,在我的记者生涯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初到宁夏时的情景历历在目。2011年,我作为《民主与法制》社驻宁夏记者站站长踏上这片土地,第一课便是学习"民族地区的ABC"。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我系统研读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条例》,走访了宁夏大学民族学专家,深入了解了回族"汤瓶八诊"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得第一次参加开斋节活动时,银川南关清真大寺前万人空巷的场景让我震撼——回族男子戴着白帽,妇女们系着头巾,井然有序地进行节日会礼。这种对信仰的虔诚与对传统的坚守,构成了宁夏社会最深厚的文化底色。在组建记者团队时,我特别注意吸收熟悉回族文化的本地人才,我们的报道始终坚持"用脚采访,用笔还原",走遍了西海固的沟壑丘陵,记录了生态移民的脱贫故事,也见证了闽宁协作如何将戈壁滩变为金沙滩的奇迹。
宁夏文化的精髓在于其兼容并蓄的包容性。贺兰山岩画记录着远古先民的生活图景,西夏王陵诉说着一个消失王朝的辉煌历史,而当代宁夏则呈现出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生动局面。在银川老城区,你可以清晨在羊肉街口喝一碗热腾腾的羊杂碎,中午到鼓楼附近的茶馆听宁夏坐唱,傍晚则能在中阿之轴感受阿拉伯风情与现代都市的交融。这种文化上的宽容大度,使得宁夏虽地处西北,却有着"塞上江南"的温润气质。记得2013年我们报道过一位吴忠市的回族调解员马善祥,他精通回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律,用"茶桌调解法"化解了大量民间纠纷,这正是宁夏文化包容性的生动体现。
相比之下,2015年调任湖南后,我首先感受到的是湖湘文化的热烈与张扬。长沙街头巷尾的塑普方言铿锵有力,岳麓书院里的楹联碑刻气魄宏大,就连湖南人吃饭时的辣味都带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在宁夏,矛盾调解常在一碗八宝茶的氤氲中温和进行;而在湖南,我见过湘潭的"和事佬"们拍桌子打板凳地评理,最后双方却又能握手言和、大碗喝酒。这种"辣不怕"的直率性格,孕育了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特质。在法活报道中,我们关注了湖南基层创新的"屋场会"民主协商模式,村民们围坐在农家庭院,畅所欲言地讨论村务公开、土地流转等事宜,这种充满草根智慧的治理方式与宁夏的"茶馆调解"异曲同工,却带着鲜明的湖湘特色。
两地的饮食文化更是将这种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宁夏的清真美食讲究"洁净为鲜,自然为本",手抓羊肉只需一把盐便能激发最本真的美味,烩小吃中的夹板、丸子做工精细却不着痕迹。而在湖南,毛氏红烧肉要加辣椒,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连米粉都要淋上红彤彤的码子。这种饮食上的对比恰如两地性格的写照——宁夏人如黄河水般沉稳内敛,湖南人似洞庭浪般奔放外露。但深入接触后会发现,宁夏回族同胞的热情藏在含蓄的举止中,湖南人的豪爽背后也有细腻的心思。2017年我们报道过长沙县一位"辣椒书记",这位女干部工作作风火辣,却用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这种刚柔并济正体现了湖湘文化的辩证智慧。
十年后再访宁夏,最打动我的是这片土地上不变的人文温度。在永宁县闽宁镇,我曾帮过一位创办幼儿园的回民女教师,如今,她的幼儿园有600多个孩子,规模和管理水平在当地口笔很好!当年还采访过的移民后代已经大学毕业返乡创业;在固原市杨岭村,曾经的贫困户现在经营着特色农家乐;银川街头佩戴"民族团结"徽章的志愿者,依然耐心地为游客指路解说。这些细微处的感动,与湖南脱贫攻坚中"半条被子"故事的温情一脉相通。虽然地域文化各具特色,但两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样真挚,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同样坚定。
站在贺兰山下眺望银川新城,夕阳为现代玻璃幕墙披上传统水墨的色调。这让我想起在湖南采访时,常看到古老吊脚楼旁崛起的高新产业园。中国的地域文化正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既有宁夏段黄河的深沉浑厚,也有湖南段湘江的激越澎湃,最终都汇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浩瀚海洋。作为法治记者,我们有幸记录下这片土地上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见证多元文化如何在法治框架下美美与共。或许,这正是中国故事最动人的篇章——在差异中寻求共识,在传承中实现创新,让法治阳光照耀下每一寸土地都能绽放独特的光彩。
夜幕降临,怀远夜市的灯光次第亮起,羊肉的香气与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我知道,明天又将启程返回西安,但心中已无初来时的文化忐忑。因为十几年记者生涯教会我:真正的好故事,永远生长在深入生活的脚步中;真正的文化理解,必然建立在真诚交流的基础上。塞上江南的明月与潇湘大地的朝阳,同样照亮着中国法治进步的征程。
2025年6月23日 任少华于银川.
心如花木,浅揽隽永流年,在清简如水的日子里,明媚向暖

文/何俊锋
盛夏,听得见时光的跫音正轻叩窗棂,在明媚向暖的流年里深浅不一。心如花木般随四季轮转,万物生长与枯荣,在周而复始的岁月里,隽永着生命的勇毅与生生不息的希望。夏日的清晨,阳光带着朝气,于早安的文案里,欣见一株向日葵正仰着金灿灿的脸庞追逐日光。它的茎秆笔直如剑,叶片舒展如帆,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生命当如朝阳,永远心如花木,明媚向暖,隽永心间的热爱。
院墙边的蒲公英,貌似从不挑剔落脚之处,无论是贫瘠的岩缝还是潮湿的墙角,只要有风拂过,便撑开绒球似的冠毛,将希望播撒向远方。时光追逐着那些飘飞的种子,带着季节从春天走进盛夏,心亦如花木,在明媚向暖中,自由且热烈。广场边的庭院里,凌霄又是另一种风骨。虬曲的老枝上,年年萌发新绿,将挂满火红色花朵的藤蔓垂成珠帘。记得有年寒冬,误剪了它的主蔓,都以为这株老藤会就此枯萎。
谁知来年春天,它从伤口下方迸发出七八条新枝,花开得比往年更盛。不禁慨然,植物貌似比人类更懂得:伤痕终将成为生命最坚韧的部分。于时光清浅处,深藏岁月馨香,夏日的光阴,情愫如阳光穿过新叶,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心如花木,浅揽隽永流年的一怀幽思,在清简如水的日子里,明媚向暖,学会在云卷云舒处采撷岁月静好,让源自生命本质的清香,氤氲生命的诗情,温柔生活的寻常。
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平实有趣的文字与人间草木相融,揭示了自然与生命的本质规律,不在于对美的刻意追求,真正的美,常常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心如花木,明媚向暖。此刻风摇花影,看新绿在烈阳下舒展,花朵在微风中颔首,让生命拥最动人的姿态,在时光的不疾不徐中绽放,忽然懂得植物们亘古的智慧:只要心向光明,哪怕身处幽谷,也能活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风骨,一个男人的灵魂
文/何俊锋
风骨,是一个男人的灵魂
一个真正优秀的男人,会用思考来决定他的判断,会有理智来决定他的行动,并拥有把握约束自身的超强能力。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不论身居何处,不论地位如何卑微,当坎坷和不如意袭来之时,只要不屈从于失败和惧怕磨难,敢于坦然面对,就已经完善了活着的意义。这便是男人的风骨。男人之所以称之为男人,是因为男人具有男人的风骨。男人的风骨不是柔软的垂柳和傲慢的自以为是,而是陡峭的山崖,笔直的青松。他是遇上风浪而不退却的水手,他是四面临箭而不颤抖的勇士。
男人可以没有风度,但不可以没有风骨。没有风骨,狂风乱作之时便会甘愿趴到,有风骨的男人虽然跌倒一时,但却可以站立男人的风骨一世。有风骨的男人是壮美的,风骨,乃刚正的气概;顽强的风度、气质。可以活得不够潇洒,但可以活得洒脱;可以活得艰难,但要活得慷慨。这风骨体现的是一种气度——刚毅执着,百折不挠。男人风骨如山!理智沉稳,有担当。这和男人的血性并不相背,而这更是一种表象矛盾之后的高度结合,是对自我的一种把握,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考量。
男人的风骨如玉!五千年的文化都在“男人如玉”般的灵魂中得以体现:坚毅执着,深沉,朴雅。不经过冰雪的洗涤,没有高洁的风骨,不经岁月的磨历,没有内在的气韵。玉不琢不成器,男人不经生活的打造也非真正的男人。君子德比若玉,无骨不去其身,成为男人写实的格言。男人风骨如韵!如火之有焰,灯之有光。是美酒,历久弥香,抿口便醉;男人气质是意味,它是神秘的,缓缓的,动人心弦,不可捉摸,深入骨髓。
男人气质是情味,它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调,是一种风情,一种从里到外的韵律。那份东方神韵,开放在时光深处,不随光阴的打磨而雕谢。有风骨的男人肩要宽,让人靠着安稳;有风骨的男人胸怀要阔,能容天下之事旨为原则行事,不与小事拘泥。对他人宽容,对社会宽容,唯独对自己严格。以宽怀仁德之心于世,服人服已。风骨是男人的脊梁。那是一种曾经沧海的宽容,一种厚积薄发的人生积淀,一种正义,一种健康爽朗的卓然不群。
风骨男人的魅力,在女人眼中是一道远山近水的风景,是一座传说里坚固的石拱廊桥的含蓄,是雾里的清晨坚韧挺拔的青松。男人魅力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人性、人格、人生、正义,风骨,品德,才情、胸怀、气质、诚信的灵光荡漾……男人的品德是灵魂的体现,理智,沉稳冷静,是一个男人应有的品质。在血性男人的背后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表现:一个真正优秀的男人,会用思考来决定他的判断,会有理智来决定他的行动,并拥有把握约束自身的超强能力。这就是风骨男人,具备血性与理智相融合的优秀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