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琼花
高迎春
去年夏天,一个下雨的早晨,不能打网球,我便来到宁津县康宁湖拍摄花卉。在文昌阁东面,环保塔下我看到一人多高的灌木上,开着一簇一簇的小白花,洁白如玉。看到挂着的标识牌,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琼花。我选择角度,拍摄了多幅照片。早晨六点左右的时光,太阳还未露出笑脸,而此时此刻,正是户外利用自然光拍摄的最佳时间。当我将照片发到文化馆摄影培训班群之后,许多学习摄影的同学,都表示头一次听说琼花,更未见过琼花。于是,他们纷纷问我拍摄地点,也要前去一睹芳容,把最美的瞬间留在手机里。之后,冯玉红等人,也在摄影培训班晒出了她们拍摄的琼花。一时间,琼花在摄影班同学们之间,名声大噪。
听说琼花这个名字,还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电影《红色娘子军》。电影里有一个主要角色,名字就叫吴琼花。我看电影的时候,因为琼字读“穷”音,还嫌弃这个名字不好听,并未认识到琼花是一种花的名字。《红色娘子军》由著名电影导演谢晋执导,主要演员由祝希娟、王心刚、向梅、陈强等人。电影表现了吴琼花由奴隶,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过程。陈强在电影里,演椰林寨大土豪南霸天,而吴琼花就是在他家为奴的丫头。由于吴琼花在南霸天家受尽折磨,数次逃跑都被抓回,被打的遍体鳞伤。化妆成富商的红军干部洪常青,解救了吴琼花,来到娘子军营地之后,吴琼花成为了一名娘子军战士,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祝希娟凭借《红色娘子军》,在1961年荣获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当《红色娘子军》在各村流动演出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乐此不疲地跟着放映队,这村看到那村,看了不下十遍。其实,对于吴琼花为什么起这么个花名,还真没走心想过。
退休之后,空余时间多了,恰好宁津县文化馆开设了工笔画公益课堂,我毫不犹豫前去报了名。画工笔画,由练习勾线开始,起初拿起毛笔勾线,下笔后手不由自主的抖动,明明是直线,却被我画成弯弯曲曲的斜线。再就是线条总是在熟宣上浮着,怎么看都是无精打采的样子。画过一段时间之后,手才开始握笔渐稳,画的线条也能吃进纸里去了,懂得线条要有粗细、浓淡、强弱、圆苍、疏密之分。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临摹画稿,开始染色了。染色也有许多着色方法,有平涂、分染、提染、罩染、通染、醒染、接染,还要懂得衬色、破色、烘托、积水、积色,捅破了一层一层的窗户纸,才能画出一幅干净匀称靓丽的工笔画来。我开始画的是牡丹,海棠,夹竹桃,这些花我都认识。临摹第四幅线描稿,是一个圆形,小白花中间是星星。问了郝老师,才知道这花是琼花。拍摄的琼花,画叶真切;绘画中的琼花,画叶夸张。老师说,绘画有绘画语言,与现实中的花,貌合神离。我终于知道,绘画艺术,是画家经过观察,提炼成了有自己绘画特色的艺术品。
琼花,其实还有许多别称。有的地方叫它聚八仙,有的地方叫它蝴蝶花,有的地方叫它牛耳抱珠。琼花属于忍冬科,故而它比较耐寒,成为半常绿灌木。琼花在初夏开花,花大如盘,晶莹洁白。聚伞花序在枝条顶端开花,八朵萼片发育成不孕花,围绕着中间的两性小花,颇为别致。民间百姓为它取名牛耳抱珠,我感觉特别形象。琼花大多分布在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江西等地,但在山东、河北等地,也能茂盛地生长,可见琼花有着很强的生命力。琼花在扬州和昆山,被特别拥戴为市花,足见琼花在哪里受欢迎的程度。琼花属于长寿树种,在扬州大明寺内有一株康熙年间栽种的琼花,已经有300多岁了,至今依然风华正茂,风姿迷人。每当花季,珍珠般白色小花,簇拥着一团蝴蝶般花蕊,微风摇曳,宛若蝴蝶戏珠。游人每到大明寺,都喜欢和这棵琼花树合影留念。自然界里的花朵,姹紫嫣红,而琼花却不以色彩吸引人,而以素洁呈现自我。到了秋天,琼花结出的果实艳红,绿叶红果,在萧条的秋天里,也是一抹亮丽的风景。

古代的文人墨客,非常喜欢琼花。宋代的郑兴裔和明代的郎瑛,都曾写过《琼花辩》,宋代的张问和元代的郝经,都曾写过《琼花赋》。请看宋代的杨万里写的《琼花赋》,在赋之前,杨万里写了一句题记:“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然后才是正文:“琼,有碧,白,灵,澈之意;花,则象万物之美,凝万物之华。琼花,即雪,倒真应了那'华而不妖,美而不腻'之语。澄澈,空灵,曼妙之类的词,尽推了去,竟都不可形雪之态。雪之美,未为其曼妙。而在其内敛;琼花之妙,未为其澄澈,而在其朴质。古往今来,众人皆颂牡丹,歌菊花,讴海棠,而未有一人细视琼花。实琼花之美,万物皆不可比拟,故余执笔为雪而撰,赋此赞雪。旭日开晴色,寒空央素尘。初春时节,万物皆己吐绿,然一寒风袭卷,竟使这二月草长莺飞之季飘飞雪花。 倚轩窗,凝思绪,执小卷,阅琼花翩然:如柳絮,若鹅绒,似蚕丝,若舞女之衣袂,宛转起伏;又似皎花之蕊,美眸流转,别是一番风味。余心悦,忽一雪入吾掌心,遇热即熔,却留一分圣洁,三分美好,六分感悟。雪,因乾坤之造,融于自然。其美,藏于心底,启人感触,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人集天地之智,聚万物之能,却乃自然之造,需知敬畏自然,维护自然。余故道:'旭日开晴色,寒空央素尘。琼花洁若翯,万物出乾坤。不与花争妍,陌上素衣行。'但凡花朵,即有五色之变以悦人,本乃自然之匠心独运,然令人眼花缭乱,故作娇态,此之谓失之本心。然琼花乃腊月极寒所造,历寒风,凝冰川,受严寒,雪初融即化。她无色无味,亦无香,却添几分空灵美好,乃最板内敛,最朴实,最圣洁,最高贵之感。百花乃世间俗物,又怎可与仙子媲美。人生在世,有生与死,富与贫,美与丑,恶与善,垢与净,此五种抉择,然要不忘初心,谓之成功不二法门。”
在后记中,杨万里如是说:“富贵又何如?贪贱又何如?不失本心,傲立于乾坤,日极苍穹,习琼花之心性,谱一世清歌。”透过杨万里的《琼花赋》,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琼花之美的赞颂,对琼花精神的推崇,竟然说琼花万物皆不可比拟。特别是后记里的这句话,就是杨万里自己的誓言。表明他要学习琼花的习性,谱写一生清正廉明之歌。扬州是琼花的原产地,所以古人说,琼花盛名已久,独产于扬州,天下无二本。宋代的韩琦,为此写下过这样一句诗:“唯杨一枝花,四海无同类。”看来在宋代,琼花还没有大量繁殖,还没有移栽别的地方。欧阳修在扬州作知州时,曾特意为琼花修建了一个“无双亭”。之所以叫“无双”,也是取了韩琦诗中的意思。宋代扬州后土祠中的琼花,颇为有名,或许欧阳修设立的“无双亭”,就在后土祠中吧?
宋代有许多诗人,特意写诗歌颂了后土祠中的琼花。宋代的鲜于侁,曾写过一首《扬州后土祠琼花》:“百花天下多,琼华天下稀。结根吒灵祠,地著不可移。八蓓冠群芳,一株攒万枝。孤生淮海上,晚秀清白时。”由此可见,后土祠里的这棵琼花,颇为珍贵。宋代的王信,也写了一首《咏扬州后土祠琼花》:“爱奇造物剪琼瑰,为镇灵祠特地栽。事记扬州千古胜,名传天下万花魁。何人斫却依然在,是处移将不肯开。谩说八仙模样似,八仙那得有香来。”透过王信的诗我们可知祠中的琼花,是为镇祠而特意栽种的。据说唐朝的隋炀帝,听说扬州的琼花名闻天下,为了一睹琼花芳容,才下令开凿了大运河。隋炀帝坐着渡船下到扬州,终于看到了圣洁的琼花。唐宋元明清,写琼花的诗人词人,络绎不绝。江苏古籍出版社,曾编著了一部《扬州琼花诗词》,收纳了各个朝代文人歌颂琼花的诗词歌赋,竟有数百首之多。
宁津县康宁湖琼花,从南方移栽而来。能够在此处安家落户,茁壮成长,看来琼花也与宁津这一方水土颇有缘分。琼花盛开,如瑞雪铺地,如皓月当空,但愿游客前去一睹风采,从此记住康宁湖畔,有这样一处独特的风景,琼花盛开,风姿绰约。

作者简介:高迎春,中国散文家协会会会员,德州市政协文史专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第一批“文化之星”,宁津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宁津县收藏协会副主席,宁津县郭澄清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宁津县蟋蟀协会副会长 宁津县青年文学联合会特约顾问,《宁津古树风情》执行 主编,《宁津文艺》编委,《宁津文苑》编委,中财论坛文化创新版主。文学作品连续三届被评为“鬲津文艺奖”,至今已出版十部散文集, 一部文学评论集,一部书信集。
投稿须知
1、本公众号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拒绝AI生成作品。
3、因是业余时间编辑,作者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6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
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赞赏功能属读者自愿行为,包含点击率、转发率等与刊发作品无任何关联。质量第一为首选条件。
9、所用网络图片,侵删。
10、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媒体转发,需注明《茌平文苑》。
11、都市头条(ID:10950627)茌平文苑与茌平作协旗下公众号茌平文苑,系同一编辑部,作者向茌平文苑投稿,即被视为将其作品的网络传播权,授予茌平文苑的两个平台。如不同意,敬请在投稿时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