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近照:

作者简历宋国:泉市作协骨干会员。在2021年福泉市作家协会召开的诗歌作品点评会上,与会人员对宋国的《想起鲁迅》《书》《诗歌家园》等诗歌作品进行了点评。2024年12月27日福泉市文联组织召开的《福泉文艺》办刊座谈会上,宋国建议《福泉文艺》应更加注重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工业文化,展现福泉独特的魅力,同时进一步优化组稿和选稿机制等。
仙桥诗行(组诗)
文/宋国
题记:2025年6月15日,应福泉市文联组织,与诸作家到仙桥乡参观采风,对该乡的旖旎风光、传统民俗、民间艺术及乡村振兴现状感受颇深,遂创作现代诗一组,以抒胸臆。
刺绣之韵
绣针低语,是时光在锦缎上匍匐的足音,
银铃轻颤,每一个微响都摇落星辰的微尘。
彩衣如雾,在晨昏的缝隙里浮动、升腾,
针尖游走,牵引着光的丝线,梦的幽径。
不止是花影,不止是鱼踪,在经纬间潜行,
是沉入锦色的,对晨曦最执拗的索寻。
枫影婆娑,筛落一地碎金,覆上古井的幽深,
井水微澜,倒映着浮动的霓裳,恍若隔世之魂。
丝缕交缠,是土地绵长的呼吸与低吟,
隐约浮游着,是生姜辛辣的吻痕,红蒜深藏的芳芬。
一梭,一线,织入月光的清冷,日头的温存,
古老的歌谣,在丝线的张力里,低回浅唱,不绝如缕。
姑娘的眼眸,映着彩线的河流,沉静而专注,
指尖的温度,熨帖着岁月的褶皱,无声倾诉。
锦缎流淌,是凝固的溪涧,是流动的山谷,
每一寸纹理,都藏着对丰饶无声的期许与守护。
光影在彩衣上流转,如蝶翼般轻柔,
包裹着身体,也缠绕着灵魂,如影随形,不肯远走。
这霓裳羽衣,是土地孕育的幻梦一场,
披在身上,便融入了这片水土的肌理与脉动悠长。
它低语着,关于根须的缠绵,关于未来的微光。
腊染之韵
丝帛深处,色彩在岁月的陶瓮里低洇,沉沦,
青蓝靛紫,如同暮色四合时天边的云纹。
斑斓浸透,无声诉说着未了的情,未解的因,
十指缠绕,是河流,是山岚,在经纬间逡巡。
将峻岭的骨骼,绣入布帛的肌理,坚韧而温存,
让云雾的魂魄,在丝线的迷宫里,缠绕、栖身。
草木的精魂,在染缸幽深的怀抱里,沉沉睡去,
又在一缕清风中,悄然苏醒,舒展斑斓的裙裾。
麒麟山苗家大院的青砖,砖隙渗出朱砂的呓语,缓慢延伸,
是褪色的火焰,在石头的记忆里,留下暗红的印痕。
酒香如蜜,从染坊的角落悄然漫溢,流淌成河,
漫过晾晒的布匹,漫过待续的诗行,如月光般柔和。
染缸里沉淀的,是泥土的絮语,星辰的碎末,
每一次浸染,都是一次与古老灵魂的契约与承诺。
晾晒架上,布匹在风中招展,如无声的旗幡,
阳光穿透,色彩晕染开来,是大地隐秘的斑斓。
匠人的目光,抚过每一寸渐变的色泽,专注而深,
仿佛在聆听,色彩与布帛之间,那缠绵不尽的缘份。
指尖残留的,是蓝草的幽怨,茜草的芳醇,
以及时光在布匹上,缓缓沉淀下来的那份温存。
这染韵,是时光在布帛上写下的朦胧诗篇,
每一抹色彩,都诉说着对土地,那化不开的依恋。
苗家手工艺
竹影摇曳,在灵巧的指尖化作流动的韵律,
篾条交织,编织着晨露的清凉,月光的思绪。
木纹低语,在刻刀的游走下显露出山的脊梁,
木屑纷飞,是时光剥落的鳞片,带着木质的馨香。
陶土温顺,在掌心的漩涡里旋转、重塑、成型,
窑火舔舐,赋予它大地沉默的坚韧与火的魂灵。
琳琅之间,栖息着静默的匠心,如古井无波,
每一道弧线,每一条棱角,都藏着光阴的琢磨。
掌纹沟壑纵横,刻满风霜的印痕,岁月的犁沟,
却能在腐朽的枝节里,窥见重生的星宿。
化枯槁为神奇,于指端点燃不熄的火焰与光晕,
让平凡的材质,焕发温润流转的、内敛的荣尊。
清水江渡口,木桨在薄雾氤氲中,轻轻摇动,
拨开往事的帷帐,搅碎一江碎银般的旧梦。
腊肉的烟火气,混合着松脂的微辛,杉木的清芬,
悄然漫过展台的微霜,萦绕在器物的周身。
他摩挲着竹篮光滑的边缘,眼神沉静而辽远,
仿佛触碰到的,是竹根在泥土里蜿蜒的缠绵。
一件器物,便是一段凝固的时光,一个未解的谜,
承载着手心的温度,也承载着乡愁的份量,沉甸甸地。
这器蕴,是人与物之间,那无声而恒久的对话,
在静默的凝视里,流淌着对生活最本真的牵挂。
舌尖上的乡愁
舌尖上,乡愁是氤氲不散的雾,是缠绵的丝缕,
酸香麻辣,织成一张无形的网,网住漂泊的游鱼。
糯米糍粑的软糯,是云朵坠入凡尘的叹息,
在齿颊间化开,牵引出童年灶膛温暖的记忆。
灶火温馨,沉睡的香肠腊肉,是时光凝练的醇郁,
启封的刹那,浓郁的香,是故土深情的吐纳与呼吸。
每一缕滋味,都是心头的暖雨,无声地滴落,
熨帖着灵魂深处的褶皱,驱散异乡的冷漠。
灶膛里,柴火噼啪,是辛香在明灭中欢歌,
生姜的锐利,红蒜的浓烈,在铁锅里热烈地翻腾、融合。
米酒的甘洌,如同山涧清泉,漫过干涸的河床,
漫过游子心头的寂寥与荒凉,带来微醺的暖阳。
炊烟袅娜,是村庄写给天空的,最温柔的篆书,
每一缕烟痕,都系着味蕾深处,那根敏感的弦索。
酸汤的涟漪里,浮沉着山野的馈赠,季节的私语,
一口入喉,是山风的清冽,也是阳光晒透的暖意。
柴米油盐的日常,在舌尖上绽放出奇异的花朵,
是生活的真味,也是血脉里无法割舍的依托。
这味萦,是刻在骨子里的密码,是归家的路引,
无论漂泊多远,总被这熟悉的烟火,温柔地牵引。
它缠绵着,是肠胃对故土的记忆,比思绪更深沉。
跳月舞影
笙歌浮动,是夜的低徊,在林梢与屋脊间萦绕,
音符如露珠,坠入心湖,漾开圈圈思忆的波潮。
舞步翩跹,踩着光影的节拍,踩着大地的脉动,
裙裾飞扬,旋开夜色,旋开沉积的时光之重。
篝火跃动,是暗夜的心脏,燃烧着不熄的祈愿,
点燃沉寂的欢颜,也点燃星河深处,遥远的期盼。
这是仙桥的夜晚,被芦笙与笑语晕染得朦胧,
每一个身影,都在光影交错里,摇曳生姿,如梦。
古井如鉴,默然映照着枫影下不息旋转的祈望,
舞者的足尖,点过青石,仿佛叩问着土地的苍茫。
清江的谣曲,乘着晚风,飘入这无眠的庆典中央,
带着水汽的微凉,带着桨橹的欸乃,悠远而绵长。
少女的发辫,在旋转中甩开银铃细碎的清响,
与芦笙的悠扬应和,编织着夜空中无形的网。
长者的歌喉,沙哑而苍劲,唱着古老的训诫与祝福,
歌声融入篝火的暖,融入夜色的深,无孔不入。
火光跳跃,在每一张笑脸上涂抹温暖的釉彩,
驱散了白日的疲惫,也照亮了心底幽微的所在。
这舞影,是生命在夜色中舒展的肢体与歌谣,
传递着生生不息的力,也传递着对家园不渝的痴缠与倚靠。
它缠绵着,是血脉里涌动的节奏,与土地同频共振。
仙桥山霭
青山如黛,碧水如绸,是天成的画卷在眼前铺展,
云雾舒卷,是仙人遗落的纱幔,轻笼着梦的彼岸。
溪声潺潺,是大地隐秘的琴弦,低语着千年的秘藏,
从石缝渗出,在林间蜿蜒,讲述着洪荒与沧桑。
群山静穆,如沉默的巨人,守护着沃土的安详,
峰峦的轮廓,在晨昏的交替里,变幻着温柔的意象。
自然的诗行,无需雕琢,已令人沉醉徜徉,
每一片叶的脉络,每一粒石的纹路,都写满灵光。
宋家大院的标语,在苔痕斑驳间,铭记着红色的星火,
是过往岁月里,那些光芒闪烁的执着与承诺。
枫树的枝桠,在秋风中挥毫,泼洒漫天的红焰,
将炽热的情感,写入天空这无垠的素笺。
古井幽深,倒映着腊肉炊烟袅娜上升的轨迹,
也沉淀着枫叶燃烧后,落入水中的斑斓碎羽。
山岚游走,时而聚拢成乳白的河,时而又散作薄纱,
缠绕着老屋的檐角,也亲吻着劳作者沾泥的脚丫。
林间的鸟鸣,是露珠滴落玉盘般清脆的晨曲,
唤醒了沉睡的山谷,也唤醒了心湖深处的涟漪。
这山霭,是大地呼吸吐纳的氤氲,是时光的絮语,
它缠绵着,拥抱着村庄,也浸润着游子思归的心绪。
它是无声的母体,孕育着万物,也收容着所有的诗行,
在朦胧的怀抱里,仙桥的韵致,得以永恒地生长、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