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 泽
这几天又是高考的时间,抖音上多是送考、护考的段子。今天上午,特地带女儿绕县中考点转了一圈,让她感受一下气氛。回家后,脑海中慢慢浮现出自己当年高考的一些画面,又突然想起,已经好几年没有做到有关高考的梦了。唉,就用文字来重温一下自己的高考吧,既是与这梦魇作一个正式告别,也算是给女儿讲一个故事了。
1994年,我从县二中毕业,当年的高考政策是“3+2”。我是理科生,要考语文、数学、英语加物理、化学共五门,每门150分。考试时间是7月的7、8、9号。
大概在考前两三个月吧,进入复习冲刺阶段,海量的刷题,老师天天抽鞭子,反复强调最后一刻的重要性,晚自习时也是经常找学生谈心谈话,周末放假也少了。那段时间,我们几乎就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
我总觉得困,每天清晨宿管老师的起床哨声是最让人讨厌的,早读课时也偷着睡觉,课间休息经常是趴在课桌上补觉。身上总是不离“珍视明”眼药水,眼睛干涩了就滴上几滴。但也有些同学精力好,特别认真,晚自习后还在教室学到半夜。家长也忙起来了,住校生家长会送一些好的饭菜到校,我的父亲每周也会骑车从家里送来一盒因为王军霞奥运夺冠而火遍大江南北的“中华鳖精”。
大概在5月份,要填志愿了。父母亲对这方面不懂,就请在县城小学当老师的我表姐夫帮忙。当年的志愿是手工填报,指引是一张大报纸类型的,上面有各高校的专业及代码。 记得最终敲定志愿是在我大舅家的一个晚间。大舅、表姐夫、父母亲及我围坐在大桌边,桌上铺着指引及填报表。表姐夫说,综合近期到二中了解的情况建议重点填大专,从就业的角度首选警校。大舅本身是警察,他也倾向于填警校。父母亲跟我一样,没什么明确意见。就这样,志愿就填好了,本科填的什么全忘记了,大专的公费和自费第一志愿填的都是江苏公安专科学校,中专的公费和自费第一志愿填的都是江苏省人民警察学校。
大概到了6月份,为了增加学生的营养,学校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住校生集中吃桌餐,10人一桌,伙食费比以前高了一些,但饭菜质量明显好起来了,厨师是专门给食堂老师窗口烧菜的师傅。考前一两个星期,一部分住校生就搬到校外亲戚家住了,我和同村的一个同学也从学生集体宿舍搬到本校一老师的单间宿舍。这位老师是我们老家人,也是我们小学和初中的校长。宿舍10多平方,是一间角落里的低矮平房。
一天天的紧张复习与煎熬中,终于等来了迈向考场的那一天。全县唯一的考点也是县第一中学,地点在城南,现在是实验中学了。当时农村学生的父母很少有人来陪考,城里学生父母陪的也不多。我们二中的住校生大都是自己骑车去考点,农村高中的学生是头一天集中到县城住下来。
考前大概半小时我们就到了考场,三三两两的站在考点教室外面,也有抓住最后一刻或站或蹲还在拿着资料复习的,也有紧张的一个人来回踱步的,我属于后者。
对几科考试的情形,除了数学外,其它印象都不深了。只是记得7号上午第一门考的是语文,下午是考数学。当时天气很热,每个教室的前后地面都放一个椭圆形的大红桶,里面放上一个长方体大冰块。按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还自备一条毛巾,浸了冰桶里的水放在桌上备用。
语文一直是我的弱项,没指望考的怎么样。下午数学开考时就感觉心跳的厉害,自己也知道这是由于紧张造成的,就不停地用毛巾擦额头,不断提醒自己要放松放松,但还是跳的厉害。大概10多分钟后,跳的更厉害了,眼睛也发花了,已看不清卷面上的文字,整个眼前一片茫茫。心里意识到持续这样是无法考下去了,脑海中迅速闪过算了吧交卷弃考的念头。可又想,是复读呢还是直接出去打工呢,同时又想到了父母的责备、外人的笑话、自己的懦弱、明年再次的参考……这种状况大概持续有几分钟吧,终究没有站起来交卷,而是举起了手,对监考老师说要去上厕所。
一位男老师过来领着我走出教室,我有意识地放慢脚步,大口地吸气,努力想把考场内令人窒息的气息给吐出去。在厕所里,我用自来水狠狠地洗了几把脸,双手撑在洗手池边,想着这三年的高中付出一定不能白费,一定要挺住。监考老师可能也看出了我的紧张,并没有催我,也没有和我讲话,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两三分钟后心跳缓和了许多,又慢慢跟着老师回到教室。
重回考场后,看着其他考生在刷刷地做题,想到自己已耽误了有十分钟,心跳又快了起来,好在没有再发生眼睛发花的情况,就这样在半懵的状态下硬撑着完成了考试。回校的路上,颓丧地骑着自行车,炙热的天空显得混沌不清,周围的一切感觉都灰蒙蒙的。满脑子都是自责,恨自己不能控制好情绪,太过紧张,关键时候掉链子。到宿舍后,在一个练习本子上大大的写上“这下完了”几个字,然后呈大字型躺在床上呆望着屋顶……
或许是已经不抱希望的原因,接下来的三场考试心情倒是放松了许多。9号下午已没有了考试,与几个同学到洪泽湖边玩了半天,那时的天空变得十分的明媚。晚上又去喝了一点酒,第二天就收拾行李骑车回家了。接下来的10多天里,是彻底放松的时候,5、6个平时要好的同学相约挨家去玩。无论到哪家,家长都是热情招待,甚至还找亲戚来陪我们喝酒。在我家时,个别同学醉酒都吐床上了。印象较深的还有在白马湖边同学家,第一次划船,第一次吃到蛋黄通红流油的咸鸭蛋。
大概考后一个多月,成绩出来了,519分,刮上了江苏公安专科学校自费招生线。细看每门的成绩,语文80多分,没有及格,英语考的最好,116分,其它都在100分多点,数学倒是比想象中好很多。就高考的班级总分排名来说,是历次摸底考试中最好的,算是超常发挥了。对这个结果,我们全家都很开心,毕竟考上大学了,我也很庆幸数学考试时没有弃考离场。
又过了一个月左右,老家派出所和警校分别来对我进行了政审、面试。就这样,我结束高考,开启了从警之路。
如今,距离我的高考已过去31年了,当年紧张焦虑的一些行为已成为笑谈,然而记忆深处的烙印却是时不时地表现出来。多年来,经常做到关于高考失利的梦,有时梦到回高中复读,有时梦到在警校重考,甚至还梦到退回初中重学。每次梦中的压力都非常大,醒来后甚至还在想,这究竟是在梦里还是梦外。
目前,高考的好多政策相较1994年已发生了大的变化,尤其是录取比例大幅提高了,就“考上大学”这个目标来说,竞争小了很多,但就面上高考的压力来说,好像并没有小多少。2019年我儿子参加高考时,学校组织高考倒计时百日誓师大会,那气氛让人血脉偾张。从工作中获取的信息来看,全国范围内每年都有多起因为高考压力引发的令人悲伤的事情。
如何改变高考压力大的状况,是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社会工程,涉及到教育公平、资源分配、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是一直在努力中。个人刍荛之见是,要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异,进一步加强差别化的培育,减少普遍的社会焦虑情绪,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