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届“秦岭杯”文学作品大奖赛征稿 邱平
透视人性的佳作
——读麦家长篇小说《人生海海》札记
文/邱平
麦家的长篇小说《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他的作品被译为30多种语言。《解密》《暗算》入选“企鹅经典文库”。2014年《解密》被英国《经济学人》评为“全球年度十佳小说”,2015年《解密》获美国CALA最佳图书奖。
2019年4月,《人生海海》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经销。“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方言,它形容人生复杂多变但又不止这意思。其意像大海一样宽广,简言之,这句话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
《人生海海》透视了人性的善与恶,发人深省。书中的主要人物“上校”,当过军统特务,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进行地下工作,获取日寇和汪伪政权的军事情报,出生入死,在下腹上留下了难以启齿的伤痕。后来,“上校”当了解放军医院的内科主任,他参加了抗美援朝,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回国后,“上校”被组织送到军政干部学院学习,有可能被提拔为部队医院的副院长。这时,想当副院长的内科主任搞阴谋诡计,挑起暗恋“上校”的女军医仇恨“上校”,女军医受内科主任的蒙蔽,向上级报案,说“上校”曾经强奸她。因此,“上校”被开除军籍,遣返回农村老家。内科主任搞垮“上校”后,当上了副院长。这个情节入木三分地揭示了人性之恶。类似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多次上演,因此,小说中的情节能够引起读者的联想,弥补小说的留白。
《人生海海》透视了人性之善。“上校”回到故乡农村后,为村民治病,广结善缘,成了村民心中的好人。文革之中,“上校”受到红卫兵的批斗和非法拷打,他被红卫兵非法捆绑并拘留在一个房间里。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保护下腹上的秘密,他挣脱束缚,弄残了看守他的紅卫兵的舌头,逃出虎口。后来,小说中的叙述者16岁的“我”的爷爷,为了洗清红卫兵小瞎子泼在“我”家的污水,向公安部门举报了“上校”的藏身之所,导致“上校”被捕入狱。村民痛恨“我”爷爷的告密,群起而攻之。16岁的“我”被迫离开故乡,偷渡到西班牙谋生。村民痛恨告密行为的义愤,反映了人性之善。善良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中华民族赓续善良的美德,度过了“十年浩劫”。
人性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人生海海》从“我”的视角,讲述“上校”的传奇人生经历,串连起时代风云,透视人性的善与恶,具有永恒的普世价值。
《人生海海》的叙事很有耐心。“耐心”是衡量小说含金量的尺度之一。因此,《人生海海》很耐读,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该小说的倾向性隐藏在情节的叙述中,增强了《人生海海》的艺术打击力。
作者简介
邱平,男,苗族,生于湖北利川。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恩施州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小说选刊》《诗神》等媒体。出版诗集《毛泽东的足迹》《巴山云雨》《竹影集》、散文集《仰望星空》《远方的亲人进山来》。论文获中国教育家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多次获得中国诗歌协会等单位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