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泉的沉思
文/蔡凤武
干年古镜卧沙眠,
万籁沉时月未迁。
风细难移泉底玉,
彩云嵌入月牙潭。
曾招汉使驼铃梦,
犹带唐音筚篥弦。
欲问沧桑多少事,
星星如眼夜阑珊。
站在月牙泉沙丘之巅,俯瞰那一弯碧蓝的月牙泉,不仅赋诗感叹万千!我的心忽然沉静下来。它像一滴眼泪,凝固在茫茫黄沙之中;又似一弯新月,被风沙的巨手精心托举,千年不坠。
沙与月牙泉的缠绵,风从祁连山脉的方向吹来,裹挟着细沙,如同一场永不停歇的战争。沙粒如刀,切割着一切,却在触及泉水边缘时,诡异地停住了脚步。任凭狂风呼啸,沙暴肆虐,那弯泉水却始终清澈如镜,波澜不惊。
这是千百年不禁让人的沉思:是沙的仁慈,还是水的坚韧?或许,是时间教会了它们共处——沙粒在风中起舞,泉水在地下流淌,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彼此驯服,又彼此成就。
时间的刻痕泉边的芦苇黄了又绿,绿了又黄;沙山的风纹日复一日地变幻,却始终无法撼动这一弯泉水的存在。千百年来,商旅的驼铃声曾在这里回荡,丝绸之路的繁华曾在这里交汇,而今只剩风声的低吟。
人类来了又走,王朝兴衰更替,唯有月牙泉,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静观世间变迁。它不说话,只是用那碧蓝的眸子,映照着天空的云卷云舒,沙粒的起起落落。
人们常说,月牙泉是沙漠的奇迹,是自然的神迹。可仔细想来,它何尝不是脆弱的?若地下水源枯竭,若风沙再猛烈几分,若人类贪婪的双手伸向它的底限,这弯月牙,是否也会像罗布泊一样,最终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
可它依然在那里,像一个倔强的象征——渺小却坚韧,柔弱却永恒。它提醒我们:最强大的力量,未必是咆哮的风暴,而是沉默的坚持。
矗立在泉畔的胡杨,那是生命的启示,树干扭曲如龙,却依然向着天空生长;沙丘间的蜥蜴,悄无声息地爬行,在灼热的沙砾间寻找生机。月牙泉的周围,生命以最顽强的姿态存在着,仿佛在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荒芜的地方,希望也不会真正干涸。
人类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总在寻找水源,寻找绿洲,寻找心灵的栖息之地。或许,月牙泉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个答案——无论外界如何荒芜,只要心中仍有一弯清泉,便能滋润干渴的灵魂。
夕阳西沉,踏过月牙泉的沙滩,月牙泉镀上一层金边,如梦如幻。我坐在沙丘上,听着风声掠过耳边,忽然明白:月牙泉的伟大,不仅在于它有多么磅礴,更在于它能在绝境中坚守自己。
我们每人的心中,也该有一弯这样的月牙泉——清澈、坚韧。任凭风沙肆虐,任凭岁月变迁,它始终在那里,映照着我们的灵魂,提醒我们:活着,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在荒漠中,守护那一抹永不干涸的碧蓝。
夜色渐深,泉水的低语与风沙的呜咽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古老的歌谣。我起身离去,回头望去,月牙泉依旧静静地卧在沙海之中,像一句未说完的箴言,等待有心人去聆听,去沉思。
作者简介:蔡凤武,军休老兵,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诗文散见于人民公安、消防界、中国乡村等报刊。
朗诵者简介
田田:河北省张家口朗诵艺术爱好者联盟成员。生长于北京,并长期在京工作学习,现居天津。自幼喜爱京剧,文学作品,喜爱声音艺术,希望通过诵读感动自己,温暖他人,用心品位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