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元狩四年赐霍去病宫廷御酒龙麟釉瓶装两千年窖藏古酒
王德埙
规格:高 47 公分,肚径 20 公分,上口径 13 公分;重 6.2 公斤。
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为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元狩四年制品。
瓶底墨书铭文:
汉武帝赐霍去病俘虏匈奴五支单于阏氏,立下赫赫战功,赏宫廷贡酒一千坛。漢封元狩四年。
这三十七字墨书是极其珍贵的大汉开疆拓土的历史原典,可丰富史记。本器见证了西汉大军事家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丰功伟绩,为我中华民族之英雄!又是书法史的宝贵史料。瓶装两千年前大汉贡酒,更是无价国宝,对研究中国酿酒史有重要价值:同时,也证明千年盛传的“酒泉”地名故事为可靠史实。至于蛇皮釉瓷器,这应该是最早的物证了。酒瓶用双龙玉雕封口。
网友黄毅在本文留言:若命名为“龙鳞釉”更恰当些!此计甚妙!我大汉为中国龙崛起之时,而且釉状也同龙鳞而非蛇皮。望瓷学界和社会各界采纳这个意见。本文带头放弃蛇皮釉旧名,改用龙麟釉之名。
战国至两汉的实用书法材料稀少,因此,过去的中国字体演变史多有错误,需要大量发掘古代手书文本进行研究。本铭不用篆书,也不用所谓汉隶,而用行楷。这正是本宫廷无名书法家手书实证的崇高价值所在。对于研究书法史的专家来说,这幅书法作品,无异于重磅炸弹。实际上,汉代大书法家张芝的作品中已经出现此类书法。张芝是王羲之崇拜的对象。
宫廷和民间实用的书法都远远出现在某字体正式形成之前。例如简体字早在战国就出现了。
中国字体受书写工具、书写幅面和幅面材质硬度的制约。甲骨文受刻划工具影响,字体棱头方脑。竹简、木简幅面狹窄,故简书以刀片捺为特征,形成汉隶。御酒坛面宽大,一千坛贡酒一千个书写幅面,宫廷书家采用柔软毛笔,自由率性,遂成就了本器千古首创的行楷。
篆字用于贵金属、金刚石的庄重场合,不重书写之快捷、时効。慢工细活。小篆、大篆结构类图徽,用于玉质或金刚石帝玺及侧铭、吉金、绢帛诏书。而坛酒幅面数达一千,有时效要求。
艺术创造讲究条件。这位汉廷官员书家有极深的古文字学造诣,宫内名望甚高,决非一般的阿猫阿狗之辈,这才让他来代帝王书赐酒之诏。这位官员不会是高官,因要赶写一千个坛房面,工作量大,中级官吏吧。
在前方捷报的鼓舞下,我们的这位宫廷书法家心潮澎湃,笔走龙蛇,电光石火之间,完成了这个书法史上的精妙创造,开后世楷书之先河。
中国陶器有上万年的历史。战国有铅釉陶,属低温彩釉。到唐代形成三彩陶。本器证明西汉创造了龙麟釉。商代出现了原始瓷。原始青瓷在汉代逐渐成熟,过去认为至东汉出现了成熟的瓷器,而本文发现西汉就出现了美丽的霁蓝釉瓷器。笔者认为本器属于原始瓷。证据就是龙鳞釉需要达到摄氏1140度的高温,故决非低温陶器。其胎釉结合紧密,叩之有金属声,但不如清代瓷器响亮,较沉闷。
本器作为汉武帝一千坛贡酒之一仅存于世,似乎可以作为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件标准器。
按:谢谢无锡市瓷学大师张锡银先生阅后告知:他喝过一扁瓶汉酒,甘醇味美!酒瓶外观也是龙麟釉,有款。由此可知本器作为西汉标准器没有问题。
张先生的亲身验证,说明本器并非孤证。龙麟釉瓶装汉代美酒为西汉时尚。本器作为汉武帝赐霍去病将军一千坛美酒之一,更具有典型性、珍稀性。
笔者还发现了庄先生藏汉宣帝前61年贡酒:

从汉武帝的原始瓷到汉宣帝时期的汉隶款蓝釉瓷,铭文再也不用逐坛手书了。从元狩四年到神爵元年,这58年间是中国古瓷飞跃发展的时期。这是中国比较社会考古学的新知识。蓝釉又叫霁蓝釉,过去认为创始于元代,最早用于唐三彩陶器上,这些旧认识均应淘汰。
酒是时间的艺术。大汉王朝上下深知:酒需三分酿,七分藏。窖藏之酒能够去掉低沸点的醛毒和硫化物之辛辣,年份越久则越醇厚。老窖醇香如长老低语,温润而甘甜。本贡酒瓶龙鳞片间满布窖泥,是酒仙霍去病有意窖藏之铁证。
本器能保存至今,证明霍去病是中国窖藏古酒第一人,窖酒之神!中国的窖藏企业均应供奉窖神牌位。
这坛贡酒是窖神霍去病先生留给后人的一点念想吧。
本贡酒奉旨密封严实,王德埙摇之有玉液琼浆振荡之感。两千年窖藏宫廷贡酒,美哉!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雄哉!
本贡酒蒙窖神霍去病庇佑窖藏达两千一百四十四年之久,可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为我中华窖酒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善哉!
申遗信息烦告诉15761601476
我查了下,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需要先交六千元的费用。哪位企业家愿意赞助费用?申报成功牌子就挂在他的公司。
汉元狩四年,霍去病大将军在河西走廊征讨匈奴大胜,将汉武赐御酒倒入城中与将士共享,酒香甘冽爽口,士气大振。此即酒泉地名之所由来。意为天赐酒泉。
贵州省晓凤残月艺术馆藏品。
酒瓶用双龙玉雕件封口:






瓶底墨书铭文:
汉武帝赐霍去病俘虏匈奴五支单于阏
氏,立下赫赫战功,赏宫廷贡酒一千
坛。漢封元狩四年
历史事件
霍去病俘虏匈奴五支单于阏氏
为了夺取河西走廊,打通和大月氏沟通的渠道,元狩二年(公园前 121 年)汉武 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于春、夏两次出击占据河西 的浑邪王、休屠王部,全歼敌军 4 万余人,俘虏匈奴王 5 人及王母、单于阏氏、 王子、相国、将军等 120 多人。同年秋, 在接受浑邪王降汉的过程中,敏锐的发 现敌军有叛乱迹象,仅率数十名骑兵,冲入敌营镇压叛乱,稳定局势。浑邪王得 以率 4 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 匈奴人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 色。”当年汉武帝下诏将陇西郡、北地郡、上郡的戍卒减少一半,“ 以宽天下徭 役 ”,凯旋归来的霍去病益封两千户。
小知识
蛇皮釉是用表面张力大的釉使整个釉面发生无数的小滚釉,具有蛇皮样的外观以 为装饰。在古陶器中,制品边、角的某个部位出现釉面翘开现象,称之为“虫食 ”, 即实际上全面出现的“虫食 ”釉。
釉的表面张力受化学组成所左右,镁和氧化铝是增加表面张力最好的添加剂。在 一般情况下,这种蛇皮釉的表面张力在 1000℃下可以超过 298达因/厘米。1140℃ 的最低限度应为 360 达因/厘米。还取决于所施釉的厚度, 假如釉层加厚, 纹样 象隆起的小岛,同时该部分与坯面发生脱离。釉中加大量的生粘土时, 干燥时产 生裂纹,但一经烧成就成为漂亮的蛇皮釉。由于要造成滚釉而减弱和坯体的附着 力,故有必要在釉中添加粘着剂(百度)黄毅和王德埙已改称为龙鳞釉。
作者介绍
王德埙: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