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651》「飘舞的剑」(8217辑)

晨间寄语
昨日写了贵阳形似北京的地铁模式,远在山东的战友感言“家乡巨变”、退休定居北京的兄长点赞、四川重庆的老兵哥们也在高度关注。因为,这样的“巨变”和“关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兼具了每个人的切身体会。“谁不说俺家乡好”?高效、快捷,是人们享受现代生活的共同特征。与“坐地日行八万里”所不同的,是现代化的飞机、游轮、高铁、跑车在运行过程中,人们在看到飞速向后闪过的云朵、深海、行道树、高搂等比照物的同时,正如毛主席在《水调歌头》里写到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记得我在下乡知青时,枕边有个半导体收音机,偶尔在“敌台”里听到,“大陆”如何穷、如何缺吃少穿,而今马英九带着台湾青年学生在国内看到的,不仅是摩天大楼,还有仿真机器人“小姐姐”参与接待。
人的第一感观是耳濡目染,百闻不如一见。国家、社会、人类在发展中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过程中锦上添花。人在阴暗里看不到曙光,而以歌颂和赞美生活,你的家人有亲情、你的同事会友好、你的对立面就少。
人在旅途,亦在江湖。旅途与江湖,事在人为。人为什么要聚会,因为聚会增友谊。宋代一位县令到广西赴任,走了将近两年。德国统一后,当我看到东德人借助高铁到西德上班下班的报道时,我真的不敢相信。而当下的中国人,清早起从北京打过电话,中午饭就可以在贵阳的网红街吃肠旺面、花溪牛肉粉……。
此篇,我们、我们中国人,给自己唱唱“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鼓鼓劲、打打气、加加油,让生活更美好,可以吗!
新的一天,早安!
2025.6.23.

